第1634節 忠奸

李彥身為京城六賊之一,大內總管,地位著實不一般。

長安白居不易,京城當賊實難。

太多人非議的賊,居然能在京城安然無恙、坐享榮華富貴,那他一定是有保護傘在籠罩。

保護傘就是趙佶。

如今天氣晴朗,趙佶收傘,李彥看起來就和尋常的賊沒什麽兩樣。

擡頭看向天子,李彥滿是卑微,“聖上,微臣對昨日發生一事著實一無所知。在得知劉心這奴才敢對沈公子不敬,微臣立即將這奴才五花大綁的捆起來,帶到了宮外。”

沈約微覺蹊蹺。

李彥這種人會見風使舵並不出奇,找個家奴做替罪羊也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李彥如何會這快的選擇投降?

從趙佶正式宣布對他沈約的器重後,其實沒過多久,可李彥看起來早有準備?

轉望沈約,李彥滿臉媚笑道,“這位想必就是才華橫溢、玉樹臨風的沈公子?”

沈約向林靈素看了眼。

林靈素居然搖搖頭。

林靈素的意思是——不是他開導的李彥!

這也正常,那些貪官多是抱著僥幸的心理,覺得可以讓手下背鍋,自身幸免於難,平日積累的傲氣,豈是一天半天就能改變?

但李彥早得到風聲?知道這次一定要坦白從寬?

沈約保持沉默。

李彥臉色微變。

他身為大內總管,這般贊許沈約,對他而言,可說卑微到了塵埃,可沈約居然無動於衷?

趙佶終於開口道,“不知道沈先生準備如何處置劉心?”

沈約又皺下眉頭,敏銳的感覺到趙佶的猶豫。

人終究是有感情的,無論京城百姓如何議論六賊,可趙佶自當皇帝起,就一直和這些賊為伍,趙佶能依仗的只有這些賊。

這就和依賴興奮劑的世人仿佛,他們知道興奮劑對自己不利,但脫離了興奮劑,自身又有虛無、沒有依靠的感覺。

見沈約沉默,趙佶猶豫道:“沈先生,得知劉心得罪沈先生後,朕自然要處置這不開眼的奴才……”

林靈素微有不安,自然是擔心連坐。

不開眼的不止劉心,還有他林靈素,好在他林靈素早有準備,不然只怕眼下也被綁在宮外了。

“朕為求公證,招當事人前來。”趙佶說話的時候擺擺手,攬秀軒外又走進幾人,赫然就是陳東,趙明誠、李清照三人。

這三人或不拘一格,或才華橫溢,但入宮來見天子,難免戰戰兢兢,頭都不敢擡起,跪倒向趙佶行禮。

趙佶淡然道,“起身吧。”

三人起身,不敢旁望。

趙佶翻翻手旁的三份文案,沉聲道,“這三人都和沈先生有緣,也見到了昨日事件的始末,朕讓他們錄了證詞,陳東的證詞說明了沈先生當時的處事公正……”

陳東三人不由向旁望去,見到沈約,都是神色怪異。

他們做夢也沒想到過,不過一天的功夫,沈約居然成為了天子的座上賓?讓天子也是另眼看待?

這是何等的榮耀?

沈約怎麽會有這般本事?

不見沈約回話,趙佶倒不催促,輕聲又道,“朕當初聽聞陳貢士曾向張天師詢問終身命數?”

陳東微怔,低聲道:“微臣年少輕狂,不知天高地厚,還請聖上恕罪。”

趙佶淡然道,“人想知命,天性如此,何罪之有?”

陳東聽趙佶說的很是平和,內心很是激蕩。

對他而言,這本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趙佶又道,“朕聽聞張天師曾預言——陳東為忠臣,垂名不朽!”

沈約微揚眉頭。

這不見得是預言,或許是張繼先從天書中看到的答案。

在沈約看來,這個預言的確對陳東有推崇之意,可也預示陳東有些悲劇的結尾。

何也?

垂名不朽多是給烈士的形容詞!

張繼先是不是提示陳東會因忠言獲罪赴死呢?

“張天師,朕可說錯?”趙佶徐徐問道。

張繼先看了沈約一眼,沉聲道,“貧道的確說過這般言語。”

趙佶嘆息道,“當初朕聞此事,不過一笑了之。可近來觀陳貢士言行、昨日所為,才發現天師所言,的確振聾發聵,讓人警醒,可惜可嘆……朕卻始終難解真意。”

殿上眾人聞言都是各有心思,搞不懂趙佶的言下之意。

趙佶是贊許陳東呢?還是要將陳東變成個忠烈?

張繼先微笑道,“古人雲——朝聞道、夕死可矣。只要醒悟,始終不算太晚。”

李彥目光閃動,突然道,“張天師,天子面前,談論朝聞夕死,似乎不太妥當。”他終於開始反擊。

情形對他很不妙。

陳東的證詞偏向沈約,陳東不久前又上書要除六賊。

忠言自然未到趙佶耳邊就被剔除,他李彥、梁師成掌管內宮全部事務,自然不會讓這等諫言到了趙佶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