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7節 找茬(第2/2頁)

朱敦儒不語,可他不能不說,李彥正說中了他的心聲。

“因為對石崇之流的厭惡,朱先生這才感喟不已,自詡清高,這才對朝廷征用屢次不就。”李彥言語蕭殺道。

朱敦儒感覺有些不妥,本想用自己才不配位推搪,崔念奴卻流波轉來,看了他一眼。

佳人面前,怎能示弱?

朱敦儒索性不語。

李彥冷笑道,“朱先生自覺清高,這才只和李博士為伍,但石崇在俗人眼中或許不堪,終究忠君報國,晉惠帝復位,以九卿之禮安葬之。”

朱敦儒內心微沉。

李彥隨即道,“若是石崇禍國殃民,晉惠帝如何會這般禮遇?”

朱敦儒不言,李若水知道這是事關天子的討論,多語惹禍,不能辯論。

李彥繼續道:“天下或許不能免俗,可仍舊是太平盛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朱先生詞中滿是感喟和厭倦天下之意,征官不就,莫非是對天子不屑,進而不滿嗎?”

朱敦儒凜然。

詞為心聲,說實話,他做這首詞的時候,內心的確是有不滿的情緒,可如今經李彥渲染,卻有了大不敬之意。

看向變色的李若水,李彥淡然又道,“李博士高才,深明朱先生詞意,不知本官方才所言,李博士以為然否?”

李若水眼皮跳動。

這看似普通的問題,卻是極難回答。

若覺得李彥說的對,他和朱敦儒可說均有不敬之名,他這個太常博士不但到了盡頭,還可能有被流放的可能。

若說不對,那朱敦儒作詞本有幽怨,他自認朱敦儒知己,示弱曲解,那雖能避禍,可日後芥蒂種下,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