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3節 局面反轉

呼延通跪倒在地,喜不自勝,周遭的兵士亦滿是尊敬的望著沈約。

一切變化太快,著實給人一種夢中的感覺,沈約卻知道改變終於有了結果。

在修行中,改變自身最重要的一點是持之以恒。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

除非真正的大覺,不然一個人選中一種修法修下去,遠比挑選數十種修法來修要見效更快。

而修法是否符合你來修行,看的不是玄之又玄的吻合度、天賦異稟,而是看你對其真正的理解。

你只有覺得有意義、明白教法能如何改變你的過程,你才有堅持的可能。

因此很多人有健身卡、健身器材、健身決心看似都準備齊全,唯獨不明健身的意義,這才常會半途而廢。

沈約知道改變的意義和過程。

修行的改變,是向真而行,一個人只有明白真對其的益處,這才能堅持真。

真不等於蠢。

真更接近於明。

改變,更近於永恒——明白無意義的舉動,才會去尋找有意義的人生,見到真正光明的人生,才會盡力不再讓五蘊遮擋自己去追尋光明。

沈約就是遵循這種原則——讓人清醒,讓人明白。之後,清醒明白的人,自然知道怎麽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在1125年的空間,他盡力讓一些人明白這個道理——他改變了趙佶。

趙佶經歷了1126年靖康之難的恥辱,1135年被囚禁十年的慘痛,再回到1125年,終於認知到自身的問題,竭力想要去改變。

聽起來玄之又玄,但趙佶可算是極有靈性之人,最少他知道改正。太多人的確沒有經歷空間穿梭、重來一次的機會,但實質上,世人每次遇到重復的問題,就是面對重新解決的可能。

遺憾的是,太多人只看到問題的繁瑣無奈,卻已無力去深想問題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

趙佶想到了,因此1125年的空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沈約追蹤女修進入1126年空間時,趙佶雖不如蕭布衣,但真正開始改變了他的世界,而這個改變,竟然改變了1126年的空間狀態。

是以……趙桓等人消失不見,汴京城頭煥然一新,這雖然不是兩個世界的合一,卻是兩個空間層的合一,可說是世界合一的微縮表現?

扶起呼延通,為求確定,沈約問道,“如今的天子是誰?”

呼延通有些訝然,“當然還是……趙佶。”他這麽說的時候,多少有些不自在。

沈約卻聽出其中的改變,一個臣子如何能在眾人直呼皇帝的名字?

搔搔頭,呼延解釋道,“皇帝如同變了個人般,他讓我們直接稱呼他的名字就好,他說什麽人人平等,名姓不過是個符號,他答應了要傳位給嶽將軍。可嶽將軍執意不受,皇帝也只好等待。但他說了,他這個皇帝的位置,隨時可以讓出來的。”

呼延通說的有些混亂,沈約卻聽明白了——大徹大悟後的趙佶真心悔改,事實上,當初面對宮廷危機的時候,趙桓想要奪權,趙佶就明確表示,皇位要交給賢能之人,趙佶甚至允諾,給他三個月的時間,讓他完成這個操作。趙佶不是拖延,他竭力的想要解決自己搞出的問題。

自作自消是負責的表現,同時也是修行的基本操作。

趙佶並未食言,他對皇位已無眷戀。

嶽飛不肯接受帝位倒也正常,一來他自幼就是忠君報國的思想、做皇帝的心思可說從未有過,二來他一介貧民,無功勞、無威望,坐上帝位也有太多人不服。

“那嶽飛呢?”沈約再問。

呼延通立即道,“嶽將軍如今掌巡查北疆的大權,這一年來,真正的收復了燕雲十六州,金人要議和,皇帝和群臣正在商議此事。”

事情完全反過來了?

沈約微有意動,他知道根據過往的歷史,宋人一直想要求和,可金人始終不肯,為了滅絕趙家的根,金人甚至追過長江,將趙構追到海上,趙構屢次向金人修書求和,言辭卑微讓人怒發沖冠,可直到嶽飛攻破襄陽、進軍朱仙鎮後,金人這才慌了,決定同意趙構的求和計劃。

這世上本無跪著的尊嚴。強者才有談判的資格。

如今嶽飛只用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趙家三百多年都沒有完成的任務,不但收復了燕雲十六州,而且迫金人開始求和?

呼延通繼續道,“不過聽說議和沒有定論,依照我們的打算,直接滅了金人一了百了,和什麽和,不過……皇帝好像不是這個主意。”

略有些憂心,呼延通放低了聲音,“沈先生,你當知道養虎為患的道理。你回來了,那一切,自然就聽你的主意。”

這本來有點大逆不道的味道,皇帝大臣決定不了的事情,沈約如何就能決定?可呼延通說的自然而然,一旁的兵士居然也露出贊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