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5節 癡、信(第2/2頁)

張繼先苦笑道:“有些藥材是有病祛病,無病強身,有個預防的作用。但良藥苦口,你讓一人覺得自己沒病喝藥是個難題,有時候不得已,還得利用他們的癡信來完成治療的作用。”

略有感喟,張繼先喃喃道,“以往的時候,貧道不覺得此舉有什麽問題。可如今想來,我雖幫他們去除了瘟疫,可卻增加了他們的癡心,不知是對是錯呢。”

眾人默然。

他們如今探討的無一不是極為深刻的人生道理。

對世人而言,信心同樣是一味藥,有些人信藥效,哪怕藥無效,他吃藥後都能治療疾病,有些人成天想著死,哪怕藥可以發揮點兒作用,但他吃了卻沒有效果。

藥醫不死病說的本是這個道理。

自古到今,中醫的藥材都是講求個扶正祛邪,根本而言,還是靠激發身體的免疫來恢復人體的機能。

直到沈約的那個年代,醫學界仍舊存在一種現象——縫合傷口是醫生做的事情,愈合傷口卻是上帝做的事情。

由此可見,人類對自身的運作幾乎可說是一無所知!

張繼先又說出了人類的一個極大困惑——有些人一定是要大難臨頭才想著後悔的,這時候為了救他們,就要利用他們的“信心”,真的藥水可治病,但沒人去喝,可假的符箓之水卻讓他們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