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官府辦案(第2/3頁)

“浩哥兒,你說夫人前去批鹽,會順利嗎?”

當天李姨娘有些心神不寧,因朱浩近來成長不少,閑下便用依賴的口吻問詢。

朱浩把手裏的毛筆放下,笑道:“當然……不會順利,如果所料不差,朱家人會帶著官差,把娘和賣鹽的一網打盡。”

“啊?”

李姨娘聽了朱浩的話,悚然一驚:“那少爺你還不趕緊把夫人叫回來?”

朱浩道:“不用擔心,我跟娘早打聽清楚了,賣鹽給我們這主兒來頭甚大,乃新任湖廣左布政使黃瓚內弟……黃瓚今年剛從江西右布政使位置上調過來,他會讓自己的小舅子折在這裏?”

李姨娘整個人都懵了。

之前朱娘從朱府回來跟朱浩商議對策時她不在場,但即便參與進來也搞不懂復雜的官場事。

朱婷湊了過來,瞪大眼萌萌地問道:“哥,什麽叫布政使?”

朱浩笑著摸摸妹妹的小腦袋:“布政使就是咱湖廣地面最大的官,比起知縣大多了,知縣上面有知州,有的知州上面還有知府,知府上面有承宣布政使司的參議、參政,最上面才是布政使,布政使又叫藩台……”

李姨娘將信將疑:“那就是說,夫人沒事?”

朱浩收起笑容,輕嘆:“要說一點事都沒有,言之過早,但總的來說風險與機遇並存,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咱進鹽的渠道應該能保證。”

……

……

月黑風高。

伸手不見五指。

朱娘帶著十幾個人,正在長壽城東南方十五裏處的樹林外,等著跟賣鹽的人接頭。

如朱浩所言,這次米鋪進的也是官鹽,對方乃新任湖廣左布政使黃瓚的小舅子,黃瓚歷史上因抵抗寧王朱宸濠的叛亂而聲名遠播,正德九年正月從江西右布政使左遷湖廣左布政使。

做官需要錢打點周轉,身邊必須要有白手套,比如三國時徐州糜家之於劉備,清末胡雪巖之於左宗棠,黃瓚的錢袋子便是他的小舅子,他到哪兒做官小舅子的生意渠道就鋪設到哪兒。

這世間最不擔心虧本的買賣便是販賣官鹽,所以剛到任不久黃瓚就安排小舅子在湖廣各州府鋪貨。

因初來乍到,黃瓚需要維持官聲,一再提醒自己的小舅子賣鹽時盡量保持低調,免得招惹來禦史言官,落人話柄。

“來了。”

於三突然指向遠處火把光亮,急切地道。

朱娘馬上帶人迎了過去。

對面車隊規模很大,一行十幾輛馬車運的都是官鹽。

一馬當先過來個三十歲上下,穿著身員外服的男子,沒跟朱娘碰面,嘴上就抱怨開了:“一次才買二十引鹽,還要棄水路送到這兒,車軸耗損誰來承擔?”

一看就是個錙銖必較精於算計的生意人。

朱娘趕緊上前行禮。

“妾身見過蘇東主。”

之前通過中間人,朱娘知道對方姓蘇名熙貴,掌握著一個龐大的商業集團,故尊稱蘇東主。

蘇熙貴拿過火把照了照,驚訝地問道:“竟是個女的?少見,少見……銀錢可帶來?”

朱娘道:“都在後面馬車上,請蘇東主清點。”

蘇熙貴一擺手:“簡單稱稱就行,不過先說好了,銅錢按九八折舊,銀子以九六折舊,沒問題吧?”

不但想討要棄船走馬車的運費,還想在折色方面克扣些。

“都是規矩,就按蘇東主所言。”

朱娘爽快答應下來。

這時代交易,光是清點貨款就很復雜,畢竟不管是銅錢還是銀子,所含雜質不一,無論是錢鋪子收款,還是做買賣給付,都需要折色,而銀子稱重又不能拿普通的挑秤,要用專門的戥子秤一秤。

一系列流程下來,還是晚上,光是交接就需要小半個時辰。

……

……

“交貨了,交貨了!”

朱萬簡此時跟申理等人,正在不遠處山頭,盯著樹林外火把光亮照耀下發生的一切。

申理鄭重地問一邊的縣丞:“看這架勢,應該不會有錯吧?”

縣丞是長壽縣土生土長的老行尊,聞言點點頭:“八九不離十,官鹽少有這麽交易的。”

申理一咬牙:“那還等什麽?趕緊召集人手掩殺過去,四面八方圍住,別跑了賊人,拿下重重有賞!”

衙差和官兵迅速調動,往樹林處逼近。

蘇熙貴本來讓人稱了銀錢,妥善處置後正要讓人搬擡鹽袋到朱娘帶來的馬車上,突然感到周圍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氛。

“爺,咱讓官府的人給圍上了!”

蘇蘇熙貴手下急忙過來通報。

蘇熙貴一臉懵逼。

官?

什麽官?

我不就代表官嗎?

湖廣地界還有誰官位比我姐夫還要大?

隨即不遠處傳來喊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