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遺憾(第2/2頁)

這讓一個自幼習慣被人稱贊為“神童”的孩子,一時間接受不了。

朱浩笑道:“運氣好的話,我們可以一起進入王府,陪小王子讀書,到時就能探討學問了。”

言下之意,除非你我能一同進興王府當伴讀,否則這很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的機會。

“小少爺,您出來了?快走吧!老爺等著呢……”

此時知縣府上的奴仆已迎了過來,招呼完卻發現自家少爺眼裏只有朱浩,對其他人根本就不理會。

“京公子,你是官宦子弟,我卻是軍戶人家出身,我倆出生和成長環境截然不同,如果不是這次考試,恐怕很難湊一塊兒……只有進了興王府,你我才殊途同歸……告辭了!”

朱浩沒再跟京公子廢話,笑著拱手與京公子作別,然後在於三陪同下離開。

……

……

興王府。

袁宗臯著人送走所有考生,馬上帶著典吏整理出來的內容,包括朱浩等人最後一場辯論的現場記錄,覲見興王朱祐杬。

“袁長史,結果通知本王一聲便可,為何要親自來?”

朱祐杬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給孩子選個伴讀,讓府上長史完成便可,何須自己親自出馬?

袁宗臯道:“請興王看過最後一場考校內容。”

說完,便把最後一場考試紀要交給朱祐杬。

朱祐杬打開卷宗,當看到題目時臉上滿是笑意,顯然這是他平時跟府內幕僚針砭時事時拋出的議題,檢討朝政利弊得失。

可當他看到朱浩那番言論時,笑容漸漸斂去,神色變得鄭重起來。

“這……這是在場那些……孩童的論點?”

朱祐杬覺得不太可思議了。

袁宗臯點點頭道:“若非題目乃鄙人所出,深知從未透露他人,否則真要懷疑有人提前泄露了題目,且找了高人做總結和整理……即便如此,能以如此方式對答,且不卑不亢,不一味迎合王府的考試氛圍,令人驚嘆……”

朱祐杬道:“說來也是,一個孩子能不避權貴抒發己見,難能可貴,未來想必大有作為,應留在王府才是。”

“但是……”

袁宗臯臉色明顯露出為難之色。

朱祐杬不解地問道:“莫非此子不願留在興王府?”

“非也,非也!”

袁宗臯搖頭,“鄙人問過招選伴讀的長史司官員,得知此子乃錦衣衛朱千戶家的孩子……”

一句話就讓場面僵住了。

很顯然,朱家被派到安陸來監視興王府,就算興王之前沒明確表示過態度,焉能完全懵然不知?

“朱家……”

朱祐杬臉色陰沉,“袁長史之意,是不讓他進府?”

袁宗臯再度搖頭:“如之前鄙人所言,若不讓其入府,朝中覬覦我王府之人,定會變本加厲……反之將此子帶進王府,加以防範,令其將無關痛癢的消息帶出府,真假難辨,到時反會令監視者首尾難顧。”

“既然袁長史你都想好了,為何還有顧慮?”

朱祐杬其實早就考慮過這件事。

不怕進王府的內應帶消息出去,就怕你沒本事送出消息,更怕我們不知道敵人是誰,不知道會采取何手段。

袁宗臯搖頭:“只是如此好的人才,不能收到王爺麾下,實在可惜,若是他能與世子一同成長,將來出謀獻策……或可成為世子的左膀右臂。”

朱祐杬這才知道,原來袁宗臯心中的遺憾,是朱浩這樣的人才居然出自對王府有敵意的人家,不能收為己用。

“這世上人才何其多?自古以來,傷仲永之事比比皆是,何須為一人掛懷?不知袁長史還有別的中意人選否?”

朱祐杬言下之意,既然我們可以選朱浩進府,明知他為奸細而用他,那是不是應該還為我兒子選個有真才實學的伴讀?

袁宗臯道:“長壽新任知縣的公子,才學也頗為不凡,可為世子伴讀,至於平時日常的學習,需要學伴和玩伴,陸典仗的公子……雖年少卻頗具英氣,或可用。”

袁宗臯舉薦京公子,是看在京公子考試成績僅次於朱浩的情況下,也算是普通孩子中難能可貴自如應付大場面的存在。

至於推薦陸炳,則完全不是以成績來論。

而是看在陸炳出身王府,是王府的“自己人”,忠誠度方面可以保證,就算學習不好,但只要跟著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對小興王忠心耿耿,長大後可引為心腹,何須在意他的才學是否達到錄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