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鬥戲(第2/3頁)

龍班主眼睛微眯,一臉不耐煩的神色,好似在說,你想把人帶走隨便,說得好像我這個給你打工的人,有資格幹涉你的決定一樣。

此時那大漢才上前行禮:“龍班主,不知這位小當家是……?”

龍班主道:“他才是真正的東家,你進他的班子,比進我這草台班子強多了。”

大漢眼神迷離。

分屬兩個戲班,聽起來就不是一夥的,你怎麽稱呼他為東家呢?

此時幾人來到隔壁院,於三已進去招呼常在印帶人出來。

常在印恭敬問道:“東家,台子怎麽搭?”

朱浩道:“不用太大,這樣吧,就搭個八仙桌大小的台子,武戲不但要看功夫,還要看唱腔,我來清唱一段,請二位仿照我的唱腔跟著唱,順帶擺出身形台姿……以你們自己的方式,你們看如何?”

此時父子二人雖然知道朱浩是東家,卻依然有離開的想法。

眼前這些人關系太亂,之前想加入龍班主的戲班,是看其班子不大但能排好戲,覺得有前途。

可眼下的混亂局面卻讓大漢覺得,這種內部構架不清不楚的班子,毫無前途可言。

“小當家的好意我們心領了,只是……”

大漢婉拒朱浩的好意。

朱浩笑道:“別忙著拒絕,哪裏表演不是表演?想揚名立萬,一點冒險的勇氣都沒有嗎?”說到這兒,他揚了揚手裏的碎銀子,“這錢就不當什麽簽約費了,只算是彩頭,只要你們唱得好,便可以拿走。”

經朱浩這一說,大漢猶豫了。

對行走天下的街頭賣藝人來說,錢財是最可靠,能傍身且帶來穩定生活的好東西。

朱浩道:“我先唱,你們聽著,讓兩個戲班的人做個見證!”

沒等父子二人拒絕,朱浩已自己跳上臨時搭建的台子。

……

……

朱浩作為戲班東家,戲本是他寫的,之前的唱腔也是他教的,但他真沒有登台表演過。

眼下雖然只是個臨時戲台,但朱浩手下兩個戲班的人都把練功之事放下,跑到院子裏看熱鬧,也是都知道朱浩水準不低,想看看東家到底有何等才華,能以小小年歲撐起安陸一地的梨園行當。

朱浩上台,擺開一個武生的架子,但僅僅只是具備個形而已。

口中唱道:

“藍臉的竇爾敦,盜禦馬。

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

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不過是最簡單的《說唱臉譜》的幾句歌詞,無須計較竇爾敦是誰,這位乃是明末清初的人物,只需要關注唱腔即可。

這段最適合武生來表現身形台姿,朱浩便拿來當作考核題目。

如果說之前父子二人對朱浩還有所輕視,可當聽朱浩在小戲台上唱出這幾句,那唱腔和形、意,可就非普通戲班中人能比。

“好!”

圍觀的兩個戲班的人當然拍手稱贊。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以後要是把這唱腔、唱詞用到戲台上,那還不贏它個滿堂彩?尤其表演者還是東家,就算唱得再差那也要叫好啊!

否則還想不想在戲班混了?

朱浩唱完,從台上跳下來,笑看父子二人:“你們能唱嗎?”

大漢點頭:“小當家的唱腔,與我西北邊地的唱腔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下可以一試。”

朱浩會心一笑。

京劇本來就糅合了很多地方戲曲,其中高亢的部分就來自於秦腔,這大漢一聽就從中找到西北唱腔,說明戲路對上了。

於三在旁提醒:“你上去唱,可是要拿出武生的派頭,只是嘴上輕飄飄唱兩句那就沒趣了!”

大漢感覺自己被人輕視,一提長刀,飛身一躍便上了一米見方的台子,身姿輕盈,可當落在戲台後,身形又穩如磐石,隨即掄起手上的長刀,舞得虎虎生風,而後便以他的唱腔把朱浩的詞給唱出……

乍一開口,嗓音比之朱浩洪亮十倍有余。

別說周圍看熱鬧的,就連河對岸都能聽到。

他手上功夫更是不得了,一邊唱一邊耍大刀,尤其唱到“紅臉的關公戰長沙”時,更是沒來由氣勢大漲,讓人感覺如果他手上真的是關公的青龍偃月刀,揮舞之下必定能斬下敵人十個八個首級。

這一段沒幾句,當大漢唱完,亮出身形台姿,停頓佇立,一片安靜,台下一個叫好的人都沒有。

所有人都看向朱浩,似乎只有朱浩才有資格當評判。

“好好好,不服都不行……龍班主,看來你沒眼光啊,這樣的好手不招攬到身邊,真是戲班一大損失……這彩頭給得值。”

朱浩不是那種喜歡耍賴之人,人家唱得就是好,給點碎銀子爭取收到手下做事,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