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吹上天(第2/3頁)

唐寅一時語塞。

如果真的只把朱浩當成一個八歲大的孩子,朱浩怎可能會幫自己完成逃離南昌的大計?即便不相信朱浩有本事,也該相信他背後有高人,那朱浩在高人指點下,給郡主和世子上上課,很不可思議嗎?

“繼續說。”

唐寅在短暫沉默後,反而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你一個孩子再機警,總有言多必失的時候,在我有意引導下,肯定能把你的話套出來!我倒是想知道到底是誰在暗中教你這個小滑頭。

有了此等想法,唐寅不再打擾朱浩繼續“吹牛逼”,言語中反而帶著鼓勵。

朱浩道:“我在王府教郡主和世子時,袁長史覺得我教得好,問我是怎麽回事,我說是有個啟蒙恩師姓陸,一切都是他教我的。”

聽到這兒,唐寅瞬間變成苦瓜臉。

你吹牛逼就吹牛逼,為什麽要稍帶上我?

我他麽的幾時教過你?

“朱浩,做人最重要的是誠實,這才是我曾教你的……應該教過吧?你真的不自量力,居然去教王子和郡主學問,王府長史還對你青睞有加?”唐寅只當聽笑話,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來,目的當然還是套話。

朱浩笑道:“唐先生不信,就當故事聽聽,我繼續說……後來隋先生走了,換了個生員出身的公孫先生,名叫公孫衣,字鳳元,年輕得很,其實就是因為王府被朝廷盯著,不敢隨便找教習,怕混進奸細,所以找了個沒有跟腳的年輕人。

“這個公孫先生才學不行,又沒什麽教學經驗,聽了袁長史的誇獎,讓我教了幾堂課,覺得效果很不錯,後來幹脆上課時就讓我講,他在下面聽……”

唐寅徹底聽不下去了。

見過吹牛逼的,沒見過這種吹牛逼的,牛皮飛上天,簡直不靠譜到家了。

先生不講課,讓學生講,先生在下面聽?

到底誰才是先生?

如果你十幾歲就開始考功名了,我可以認為你是個才子,贏得了先生的尊重,臨時讓你講一堂課,三人行必有我師嘛。

可你只是個屁大點的孩子,這種牛逼你都敢吹?

“朱浩,我沒記錯的話,你好像是錦衣衛千戶朱家的子弟吧?興王府會輕易收你這樣的孩子進王府?你是不是從來就沒進過興王府?”

唐寅開始“揭破”朱浩的謊言。

朱浩繼續笑呵呵道:“唐先生沒說錯,興王府最初的確不收我,以我所知,恰逢朝中重臣以宋仁宗立濮王子典故,奏議要在皇室宗親中挑選孩子入皇宮讀書,興王便想讓世子多為世人了解,這才把我招進王府。

“我進王府後,先被人晾在柴房半月之久,恰逢王府失火,我無意中救得世子,因而得信任才為世子之伴讀……”

唐寅聽了差點笑出聲來。

故事越編越離譜了。

你小子進王府就進王府嘛,還拿出家國大事作為借口,以為我會相信這些事是你一個孩子所為?

牽強附會!

還說救世子?事情有那麽湊巧的?

“唐先生,我知道你不信,可你跟我回了安陸,問問興王府的人,不就一清二楚了嗎?你也別說什麽你跟興王府的人不熟,你問隋先生行不行?哦對了,他現在可能不在安陸了,不過我料想年後他會回來,為什麽呢,因為公孫先生年底已離開王府,我都說了他水平不行……”

你小子是不是也覺得自己扯謊太過離譜,說一個先生會聽學生講課,然後就跟我說這個先生已離開王府,算是“死無對證”,是吧?

還說會找隋公言回去,其實人家隋公言一直都在王府教書,你也沒進王府當伴讀,兜個圈子繞回原點,然後證明你是對的,其實你什麽都不知道?

唐寅實在聽不下去,伸手打斷朱浩的話:“朱浩啊,你都說了那個公孫先生走了,王府不能招別的先生嗎?非要再把隋先生請回去?”

朱浩正色道:“唐先生,王府豈能隨便招教習?就算是從外地請來的,錦衣衛也不可能坐視不理,必定會暗中收買,是這麽個理兒吧?”

唐寅這次沒反駁。

“像公孫先生這樣生員出身、沒什麽經驗的教習,本就不會在王府中久留……這樣的人不懂官場規矩,錦衣衛難以威逼,或也不屑威逼,但那些舉人出身的教習,他們為了前途,敢不受制於錦衣衛?”

“當王府發現這些人被收買,臨時要找教習,去哪兒找呢?還是要考慮曾做過王府教習的隋先生,但其實隋先生如今已在外地為官,請回來也不容易,或要許諾更厚的酬勞,不單純是金錢名譽……”

朱浩說得這麽深,這麽透徹,不是為了講故事,其實就是想告訴唐寅如今安陸的狀況。

以及興王府在請教習方面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