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雙贏(第2/3頁)

袁宗臯道:“先前寧王府放出消息,說唐寅在府中養病,還說請了大夫,後來又不知是誰放出消息,說唐寅已不在寧王府內,或是被人暗害……寧王府便改口說唐寅只是出外遊歷不歸,先前得到消息,說寧王府在江西各水陸要道布置人手,加強戒備,防止賊寇,或跟追查唐寅下落有關。”

朱祐杬本有些冷漠,聽到這裏不由提起幾分興趣:“袁長史是說,唐寅以區區一人之力,逃出南昌?”

“嗯。”袁宗臯點頭。

“呵,他又是裝瘋賣傻,又是只身逃走,這是何必呢?寧王府可待他不薄啊。”朱祐杬之前雖聽了唐寅很多才學方面的事,知道其能力不俗,但依然不認可唐寅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

袁宗臯嘆道:“興王啊,難道你真覺得,唐寅會明知是條賊船還要上,就因為義氣非得跟這條船一同沉沒?”

朱祐杬不答。

袁宗臯續道:“從他教導朱浩便知,其人思路開闊,教學不拘一格,深入淺出,實乃一代大家……此等非凡之才,若使用得當,可為良弼……興王府為何不試著將其招至麾下?

“如今府上不正缺教習嗎?唐寅若進了興王府,錦衣衛鞭長莫及,而以他冠絕天下的教學才能,給世子當教習……怕是綽綽有余吧?況且興王府還能給他提供避難之所。”

袁宗臯的提議,跟朱浩之前對唐寅的分析基本一樣。

形勢使然。

但凡能看清楚當前大勢的,都知道唐寅進興王府當教習,乃是雙贏之局,就算最後不成功,作為智囊的袁宗臯也不能不把這種對王府有利的情況分析給興王聽,讓興王做出最後的抉擇。

朱祐杬站起來,來回踱步間,認真考慮這件事的可行性。

明顯受之前興王府在長沙招募教習,教習卻為錦衣衛收買這一壞消息影響,興王府對選擇教習越發慎重。

唐寅嫡傳弟子曾在興王府讀書,興王府因此跟唐寅有了幾分淵源,或真能把其請回來……

從此以後,興王府不再缺教習,唐寅也可以避禍,簡直是兩全其美。

“袁長史,你覺得王府真有必要為此跟寧王交惡?唐寅清高自傲,只怕不會屈就區區興王府教習之職。”

朱祐杬既表明興王府的難處,也提出唐寅未必肯賞臉。

不是你想一拍即合就能合的,現在這叫一廂情願。

袁宗臯道:“寧王始終是皇族旁支,況且是在江西,與我湖廣關系不大……再說唐寅,他是清高,可那是以前,以他對朱浩的教導及鼓勵朱浩進王府當伴讀看,他不是不知我興王府在朝中處在什麽位置,王府要招攬他,只需一個機緣。”

朱祐杬頷首。

明擺著的道理,現在興王府落花有意,也要能跟唐寅接洽上,還得保證唐寅不是流水無情。

朱祐杬微笑道:“袁長史,之前本王跟你說過,如果你真有意招攬此等人才,只管去做便可,無須請示……一切都交托給先生吧。”

袁宗臯這才算是拿到“尚方寶劍”。

以往朱祐杬雖然也同意招攬唐寅,可那時唐寅在寧王麾下,不見得能成功,現在情況不同了,唐寅等於是“自由身”,只要能跟其取得聯系便可。

“對了袁長史,之前不是說要再雇請隋教習嗎?信可有送去?”朱祐杬再問。

袁宗臯搖頭:“正是因為請不到他,才為難,不如……讓公孫鳳元再到王府……頂一陣子?”

朱祐杬突然感覺王府請個先生都如此艱難,差點就要請求袁宗臯親自去教導世子學問,想了想還是作罷,嘆息一聲:“唉!看來眼下只能如此了。”

……

……

興王府為了請教習,可謂煞費苦心,困難重重。

朱三和朱四不能一直沒有先生教導,偶爾讓王府中有學問的人去教,沒問題,可始終非長久之計,最後……只能把公孫衣叫回來,臨時充數。

可公孫衣幾斤幾兩,別說袁宗臯,就連朱祐杬都心知肚明。

朱祐杬突然想明白了為何袁宗臯會再跟他提唐寅之事,甚至不顧唐寅如今為寧王府叛徒,還被寧王追捕之現實,也不惜要將其招攬至興王府。

王府奉正張佐得知此事後,立即去找袁宗臯詢問情況,因為公孫衣最初是張佐推薦給袁宗臯的。

“袁長史,您才學卓著,為何不親自教授世子學問?若是您肯教,誰比得了?”張佐滿臉熱切。

袁宗臯閉上眼,無奈搖頭:“朝中有消息,陛下受奸佞蒙蔽,有意將我調出興王府,以此拔除王府羽翼……即便我有心教導,只怕在王府也時日無多,不如未雨綢繆……”

張佐大驚失色,“這……怎會如此?”

袁宗臯道:“京中又有密信傳來,說是今上年關交錯時,常幸於後宮,且每次都讓禦醫推算宮中貴人貴體易受孕時日……若宮中貴人真能懷上龍嗣,興王府或可迎來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