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培養(第2/2頁)

必須要有新穎且吸引力十足的說辭。

朱浩道:“根叔,是這樣的,家裏準備在城裏開幾個工坊,專門做一些器具,到時可能需要一些幫工,不如讓這些孩子跟著我學一門手藝,順帶從他們中間挑幾個認識字計算也不錯的,以後到鋪子當帳房……你意下如何?”

根叔眼前一亮:“那感情好。”

“那根叔就讓村子裏適齡孩子都跟著過來學一學,回頭也跟下夼村的人說一聲……”

朱浩把話放出。

果然管用。

吃過晚飯後,十幾個孩子外又增加了七八個。

估計之前有人擔心朱浩不知道要幹嘛,對於東家的征召不怎麽上心,聽說是要從中選拔進城學手藝的學徒,這下都巴不得把孩子送來。

這時代大多數人小農思想嚴重,認為讀書沒前途,可學一門手藝……那絕對算得上祖上燒高香。

手藝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簡直是傳家寶一樣的東西,普通匠人輕易不會把手藝傳給外姓人,有時候連家裏的女娃都不傳授。

聽說東家教授手藝,那還不趕緊讓自家孩子前來參加選拔,試上一試?

當然,其中沒有任何一個女孩,全都是男孩。

朱浩也不勉強,還是那個問題,就算他想搞男女平等那一套,在沒有經濟基礎的情況下,屬於白費勁。

各家都覺得女孩早晚成為別人家的,長大後就得嫁人,相夫教子,把女孩送來學手藝幫夫家振興門楣,那是什麽心態?

再說這時代流行的便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除了官宦人家,真沒多少人願意培養閨女……

女孩子要接受教育,必須得等朱浩把第一批人才培養起來,跟著他吃香喝辣後,有了示範效果,同時朱浩表明願意接納女孩子入學,估計各家的態度才會松動。

“未來幾天,讓他們每天都過來,先教識字,看看其中哪些適合跟著學手藝,年歲稍微大一點也沒關系,只要虛心,肯跟著學就好,有一把力氣的也行,但不能太笨……”

朱浩沒有一來就選拔,對他而言,幫手多多益善,“我也不白用人,留在我這兒,每人每天我給兩文錢的工錢。”

根叔急忙道:“不用了,小孩子力氣小,幫不了東家多少忙。”

朱浩道:“還是要的,但要跟各家說清楚,孩子送來,無論大小一天都只補貼兩文錢,別講什麽地裏能幫做多少活,若跟我斤斤計較,我就把他家的孩子送回去,再有天分也沒用,忘恩負義之輩,留之無益。”

根叔看出朱浩這是把醜話說在前面,急忙點頭哈腰:“農家人沒小東家想的那麽復雜。”

唐寅卻在一邊看著笑。

對人性有著深刻了解的唐寅,反而理解朱浩這種心態,覺得朱浩有手段,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農村最大的不均就是各家孩子在下地勞動方面體現出的能力大小,那些能幹重活的人家或許會跟朱浩胡攪蠻纏。

……

……

當根叔走後,唐寅忍不住出言提醒:“朱浩,我數了數,二十多個稚子跟你讀書認字,順便打打下手,你一人一天給兩文,一天下來就是四十多文,一個月要一兩多銀子,他們沒法幫你賺回來。”

朱浩道:“陸先生,每個月一兩銀子的花銷我還是給得起的,而且你覺得我會做虧本買賣嗎?”

唐寅白了朱浩一眼:“我覺得你把他們賣了,他們還會幫你數錢呢。”

朱浩哈哈大笑:“我哪兒有先生說得那麽不堪?其實我想找些助手來幫我做事,我要做的是這世間沒有的行當,全靠我自己幹,肯定不行,需要有人幫我完成……

“這村裏全是我家的佃戶,孩子來給我當幫工學手藝,我覺得沒有任何問題。如果他們中間有讀書種子,我也會讓他們好好讀書,走科舉路。即便功名上無進益,在我身邊打個下手,也算是從小培養貼己人。”

聽了朱浩的設想,唐寅微笑捋著胡子,點點頭:“這謀劃,聽來不差。”

朱浩走進屋子把隨身攜帶的蠟燭取出來:“陸先生,我現在要到實驗室那邊搞研究,先生請自便,可在此寫字作畫,也可看看我寫的說本和戲本,若不然索性回屋休息,便不多打擾了。”

唐寅本不屑理會朱浩這樣的孩子搞什麽研究。

但見識朱浩到村子後的所作所為,不由引發心中強烈的好奇心:“走吧,正好我想看看你要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