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事態嚴重(第2/3頁)

“自習吧!”

公孫衣聽了陸炳的話,覺得這不是陸炳應該知道的事情,恐怕是有人教陸炳這麽說,回答太過刻意。

想到自己年前被趕走,年後又被請回來,還被如此冷落,公孫衣心中就不是個滋味兒,也沒心情給陸炳上課。

師生二人各自找地方坐著,相對發呆。

對公孫衣來說,除非王府公開趕我走,不然我就在這裏死賴著,養家糊口的事情我可不能怠慢,畢竟上有老娘,下有懷孕的妻子,生活剛有好轉,連穿的冬衣都不需要打補丁了,不勸退我能自己走?

想都別想!

……

……

唐寅在農莊中,接連幾天生活都很寡淡,朱浩每天都在他那“實驗室”搗鼓一些瓶瓶罐罐的東西,院子裏架起幾個爐子,裏面燒制著什麽,偶爾有刺鼻的氣味透出,待不了多久他便掩面遁走。

這幾天根叔經常往集鎮跑,給朱浩買回來不少寶貝疙瘩。

朱浩在二十二個孩子中進行了初選,選定十四個人留在身邊讀書。

先教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不用唐寅屈尊教,朱浩自己就行。

教室就是實驗室外的大院子,此時已擺了十四張桌椅板凳。

唐寅聽了幾堂課,默默觀察。

朱浩讓人造了一塊大黑板掛在外墻上,平常用滑石在黑板上寫字,讓孩子跟著讀,學會後就開始寫,沒有筆墨紙硯,就拿柳枝蘸水在桌上書寫,很多不工整的地方,朱浩還會糾正。

而後就是背誦……

唐寅覺得這樣教學很有趣,這幾日他把朱浩給的說本和戲本都看過了,一向不太喜歡這些的他居然看得入迷,忍不住想知道下面的劇情,或是想根據自己的一些想法對劇情進行修改……

就這麽過了幾日。

二月初四這天,朱娘乘坐馬車來到農莊。

朱浩帶著唐寅出村迎接。

朱娘神容憔悴,整個人顯得疲憊不堪,見到唐寅後深施一禮,口稱先生。

眼前可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就算是朱娘這樣沒讀過多少書的女人,都知道江南唐解元的大名。

到了提前收拾出來的院子,朱娘把情況說明。

“早幾日,其實我們就到了安陸,只是你姨娘和小婷都病了,聽說江贛北部、東部和南直隸西部、湖廣東部大片地區發生瘟災……”

朱浩冷靜思索後問道:“娘是說,你們從陸路過來,經過了疫區?”

朱娘無奈點了點頭:“是啊,聽說疫情爆發,我們過九江後就一直沒下船,中途在漢陽補給,不得不上岸,誰想在碼頭附近的客棧住了一宿就病了,也不知招惹了什麽不幹凈的東西,你姨娘還好,只是小婷……”

“聽過行人說,這病對大人影響不大,只是老人和孩子生病後就像被邪魔附體,有高燒不退的,也有久咳出血的,還有人喘不上氣,憋得臉紅脖子粗……病情越來越嚴重,到最後幾乎不可收拾,很多老少因此而歿……”

“這些日子你姨娘照看小婷,基本是衣不……守在病榻前,我過來只是跟你說一聲,回頭還要回鎮上,實在不行只能進城找大夫……”

唐寅聽了一陣後怕。

如果當時沒有跟朱浩走水路,或是自行其是,執意東歸回蘇州,說不定自己也成為那倒黴的“老弱”,染病後獨自淒涼客死異鄉……

那不就成自己作死了?

朱浩急忙問道:“那娘,妹妹的病情發展到了什麽階段?現在是什麽症狀?你快跟我說說。”

朱娘看了唐寅一眼,似覺得唐寅在旁聽著,很多事不方便講,先前說話時就有避諱的地方。

唐寅很識相,趕緊告辭走出院子。

等唐寅離開後,朱娘才道:“最初我們沒當回事,回安陸的船上,小婷咳嗽不斷,而後就開始發燒,到後來咳嗽停了,發燒卻越發嚴重,這兩天更是不省人事……在鎮上找了大夫,只能開一些治風寒的藥,你姨娘吃了病情有所好轉,可小婷那邊……遲遲不見奏效。”

朱浩大概明白是怎麽回事。

聽起來好像是上呼吸道的傳染病。

大明瘟疫時有發生,也是因為人口聚集,衛生條件不好,尤其是水源地沒法保證清潔,就算有村子喝到井水,也多是淺層井,打不到深處,而這時代的人防疫意識落後,至於醫療條件……

總之是時代的悲哀,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和孩子在疾病面前最為脆弱。

就好像孩子生病,一場普通的流行性感冒,對於後世不過是幾劑抗生素的問題,這時代沒有抗生素,生病後衛生條件得不到保證,治病更多是靠巫蠱、安慰劑,更沒有退燒藥這些,高燒後出現昏厥乃至死亡的情況屢見不鮮,這也是為何古人嬰孩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