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2/2頁)

唐寅皺眉:“不可能吧?這你都會知道?”

朱浩當然知道。

從進王府,見到李順、侯春和尖毛鐝這些人開始,再到王府食堂亂象,就知道王府的鋪張浪費情況有多嚴重。

賬目更是一塌糊塗,小賬根本沒人理會。

袁宗臯和張景明為了保證王府的正常運轉,對於小貪汙和小偷小摸行為全都放縱不管,這也是寬仁治府的一種手段,好似治國一般,如果太過嚴謹,一切貪贓枉法行為全都要受懲治,那上下必定人人自危,更有甚者會狗急跳墻。

所以自古以來,皇帝為了保證官場體系能順利運轉,對於很多貪腐行為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算是帝王權術運用的一種體現。

朱浩點點頭:“不信的話,陸先生可以去找張奉正,但凡你跟他提一嘴,他肯定會緊張得要命,會跟你和盤托出……你再跟他提出查過去幾年王府賬目,把其中對不上的部分找出來……若是陸先生不知該怎麽查的話,直接把賬本交給我,我可以很快查清楚。”

唐寅道:“早幹什麽去了?袁長史明日就回王府,現在你卻讓我去找張奉正提出查賬?”

唐寅差點兒要撂挑子。

事到臨頭,才想起抱佛腳,在他看來根本就來不及了。

朱浩卻很自信:“此等時候,才是王府上下最為松懈時,袁長史回王府後,想拿回府庫大權,你以為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到的?

“正因為袁長史歸來,新提拔上來的蛀蟲怕被袁長史黨同伐異給清算掉,才會全力配合查賬,而袁長史歸期不定時,有人理會你才怪呢……那時說不定還以為你唐伯虎想鵲巢鳩占!”

唐寅有種沮喪感。

這種沮喪來自於朱浩的分析合乎情理。

偏偏自己提前一步都沒想到。

“之前張奉正也怕陸先生你將他取而代之,只有在袁長史即將抵達時,想到需要有人幫忙,才會把你當做自己人……正是張奉正知道自己馬上要交賬,猛然發現賬目上有很多對不上的地方,才會緊張,病急亂投醫。就算提前幾日你去找他,都不會有今明兩日去找來得實際有效。”

唐寅聽到這裏,陷入深深的沉思。

半晌後,他才道:“查賬,看起來是很好的應對方式,但由頭呢?對興王和興王府上下來說,總歸要有個說法吧?”

朱浩道:“找由頭還不簡單?興王府要給朝廷繳納價值兩千兩白銀的軍需物資,這筆錢對興王府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然後張奉正便以賬目跟府庫庫存對不上為由,請求興王對賬目進行自查。

“表面上張奉正要查出身邊人的不法行為,大義滅親,卻把矛頭對準過去幾年混亂不堪的賬目……無須把袁長史牽扯進去,只要證明過去幾年賬目出了問題,而那時管賬之人卻是袁長史指派,間接說明袁長史負有監督不善的責任便足夠。”

不需要證明袁宗臯貪贓枉法,事實上袁宗臯的確沒有,只需要證明在袁宗臯管理賬目時出現紕漏,把所有責任都往這個方向引,那袁宗臯回到王府後的權限就會大打折扣,興王對其的信任也難再回到從前。

“嗯。”

唐寅沉思後重重地點了點頭,隨即又發問:“但即便證明賬目紕漏與過去幾年袁長史監督不善有關,可袁長史人還是在王府,仍舊位高權重,好像也拿他沒辦法啊!”

朱浩道:“陸先生,一口想要吃成大胖子是不可能的,袁長史以往在王府中為興王出謀劃策,立下多少功勞?難道我們的目的是要讓他聲名狼藉?

“我們不過是要讓其知難而退,要的是在王府內維系一種巧妙的平衡,不是一方得勢而另一方徹底垮台,以後我們還要跟袁長史和睦相處呢。”

“你……”

唐寅這時候又不知該如何評價朱浩了。

“袁長史回安陸後,發現自己在王府中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以他的年歲在官場上還能幹幾年?臨老時,當一任按察使,或是進一步當到左右布政使再致仕,哪怕以後到安陸歸田養老,得到興王府眷顧,為興王府貢獻余熱不好?

“難道你以為袁長史此番回到興王府,就是為了與人爭個你死我活?抱歉,在我看來,袁長史是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儒者,當他發現自己在王府中只手遮天的時代已過去,自會懂得分寸,體面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