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教育公平(第2/2頁)

買個奴婢,伺候人都不會,這樣的女人在人市上沒多少價值,當然那些覬覦她美貌的人除外,但又不是鑲金嵌玉,也非帶回家過日子,能價值四五十兩銀子就算不錯了。

以眼前稚子的處心積慮,會為了區區四五十兩銀子大費周章?

“想早些賺錢贖回家族產業,就要主動放低身段,用心做事。我打聽過你的底細,你知書達理,對算學尤為精擅,不會浪費人才讓你去做體力活,亦或是有損你尊嚴的事情,可日常賬目清算、管理和招募培養人手等等,都需要你親自操持,不會的你則要用心學,爭取可以早日獨當一面。”

朱浩的話,讓歐陽菲感到一種莫名的屈辱。

我本是大家族的當家,你現在讓我去做學徒?

“好了,你跟老馬去辦過籍之事,我先到王府走一趟,下午我們見面時再談。”

……

……

歐陽菲正式成為朱浩的奴仆。

作為一個文明人,朱浩一向推崇人人平等,但如今他手上卻捏著不少人的賣身契,偶爾拿出來看看都覺得甚是荒唐。

不過朱浩明白,想要推進大明的文明進程,單憑一個人的力量不夠,需要有“自己人”輔佐,而這時代對身邊辦事者最有約束力的東西,大概就是賣身契了……沒這東西存在,如何保證這些人能跟你向著同一目標前進呢?

給一家一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他的目的,重要的是積蓄力量促成時代的變革。只要在這過程中,不要以主人的身份隨意欺壓手下,那就足夠了。

王府內。

朱浩回到學舍,難得的是剛考過縣試的袁汝霖也來了,兩位先生範以寬和唐寅都在,陸松、京泓、朱三和朱四這四個同學也沒誰缺席,課堂人員難得這般整整齊齊。

“想必你們知曉了,朱浩和袁汝霖在前日縣試中過關,接下來還有幾場考核,王府已跟儒學署那邊打過招呼,暫時不去參加了。”唐寅笑著說道。

大明的縣試有一點好處,除了第一場的四書文考試外,後續幾場可以選擇性參加。

但要是通不過第一場,其他一切免談,實際上後續參加考核的一共就四十個名額,類似於儒學教諭署的內部考試,已不需要對外張榜公布成績……就四十個人,都知道誰過關了,公布與否還有意義嗎?

後續幾場考的是五經文、策、論、算術等雜項。

大明科舉一直到清初,科舉中對於試帖詩、賦並不考核,也沒有什麽“聖諭廣訓”這種官方制定的用於洗腦的背誦讀物,考察更接近於考核應試者的才能,一直到滿清乾隆年才恢復唐宋時詩賦的考校。

明朝科舉評定成績的關鍵,就是四書文的好壞。

眼下朱浩因為考中縣試案首有一定爭議,王府為了避免朱浩去參加後幾場考試時,被士子圍堵刁難,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幹脆讓朱浩留在王府,備考三月的府試。

唐寅續道:“府試考校的日子也定下來了,因為鄺知州將會在三月底前卸任,府試提前至三月中旬,也就是三月十五進行,留給朱浩和袁汝霖備考的時間只有一個月,你倆可要加把勁咯。”

朱四不解地問道:“唐先生,不是說朱浩已考中縣案首,後續考試不參加也能得生員功名嗎?”

“哈哈。”

唐寅笑道,“就算考中縣試案首,也得參加府試,且必須認真作答,若是文章寫得太差,主考官有權剝奪進學的資格……”

這話分明就是在點醒朱浩。

別以為你考中縣試案首就可以高枕無憂,規矩是說縣試案首可以照例進學,但沒說一定可以進學,若是府試主考官鄺洋名,或是院試時的主考官、本省提學張邦奇看你的文章不爽,還是能把你刷下來……

朱浩卻知道唐寅是在嚇唬他。

縣試案首可以進學得生員功名,朝廷制定這條規矩是為了保證每個縣每次院試時都有一個“保底”名額。

大明各承宣布政使司很多州府下轄各縣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縣教育質量就是不行,出頭的讀書人少,學塾先生就少,能教好弟子的名師更少,如此形成惡性循環,而每次院試錄取的生員數量又有限,為了避免有的縣在某次院試時顆粒無收,就定下這麽個規矩。

畢竟府試是各縣儒生一起考,不再分縣,只有縣試才是本縣讀書人內部競爭。縣案首既是一種榮耀,也是為了保證教育公平原則……

其實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一種不公平!

你縣教育質量不行,憑啥一定要確保你縣拿走一個生員名額?你讓那些本身在這個考生才學之上,卻被硬擼下去的其他縣考生怎麽想?

其實安陸州……

本身並不存在這個問題,下轄兩縣,教育質量相對落後的反而是京山縣,但規矩就是規矩,誰也不敢打破,所以朱浩的生員名額幾乎是穩拿的,出現變故的可能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