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無心名利(第2/2頁)

“王爺,此番賑災中,有三人居功至偉。一位是唐先生,他出策出力,江堤上幾日幾夜不眠不休,讓興王府贏得本地百姓交口稱贊……

“再就是袁長史,他統籌王府上下,積極與本地官紳聯絡,救災調度有方……最後是朱浩,一應預警和救災注意事項,都是由他提出,若非他謀劃,就算王府反應及時,也難以倉促間完成防災大計。”

張佐很公允,上來就把功勞全推給別人,連袁宗臯都有一份,就是不提自己在其中的辛苦。

朱祐杬微笑點頭:“王府中人能為地方百姓做實事,我很高興,身為大明藩王,有這樣的屬下,何其幸運?唐先生,我決定這次一定要為你上表請功。”

在場那麽多王府官員,都用羨慕嫉妒恨的目光望向唐寅。

如果說唐寅初來時,王府中一些官員還想與之叫板,覺得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不過如此……經歷過這一年多的事情後,這些官員都看明白了一件事,自己的档次跟唐寅根本沒法比。

人家學富五車,不但教導世子有方,更是稱職的幕僚,得到興王的信任,還事事親力親為,從膽略到才氣,都不是一般人可比。

不遭人妒是庸才,唐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有在王府立足的資本。

連素來仇視他的那群人,現在也不敢與其正面爭鋒。

唐寅笑了笑:“興王謬贊,在下不為名利,何況在下乃先皇欽點不得科舉進仕,不想為王府造成困擾。”

唐寅明白事理。

一來他不想被人知道自己掛靠在興王府,這不是什麽光榮的事,他在南昌城裝瘋賣傻之事,已在寧王府有心宣傳下幾乎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人人都當他是個老年瘋癲的窮困潦倒書生……

現在突然告訴別人,自己離開寧王府後,轉眼就在興王府混得風生水起,還給王府和地方百姓立下功勞,你讓天下人怎麽想?

更讓寧王府的人怎麽想?

寧王一怒之下,派人來暗殺,他在安陸就沒法過安生日子了。

再就是他生性隨和,不願意爭什麽。

朱祐杬還想堅持一下,袁宗臯卻道:“興王,既然伯虎無心名利,王府應予以成全,不過王府不會忽視他的功勞,多多賞賜便可。”

袁宗臯當然不希望唐寅一飛沖天。

不是說袁宗臯小氣,而是他覺得,興王府現在要保持低調,不能張揚,找唐寅進王府當差很容易讓有心人覺得你有野心,不然找個寧王府舍棄的名士進王府來幹嘛?與你們興王府平時低調的作風不是相違背麽?

再說唐寅跟寧王府間私怨很深,更是孝宗皇帝禦批不得參加科舉的大黑戶……唐寅無論在民間取得什麽名聲,至少在朝廷層面,唐寅已算是欽定平民,不得在仕途方面有進益。

“可惜啊可惜。”

朱祐杬當眾表達如此看法。

雖然沒明說,但在場人都能聽出來,朱祐杬這是感慨唐寅當年之境遇,大有給唐寅平反之意。

朱祐杬突然望向朱四:“世子,為父希望接下來賑災之事,你和朱浩一起去,無須你有何言行,只要事事親歷親為,感念百姓疾苦便可。”

朱四囁嚅道:“父……父王,這些事……我不懂啊。”

當孩子的,說話沒有彎彎繞繞,不行就是不行,朱四從來沒把自己當成興王府的主人看待,沒做好掌家的準備。

朱祐杬笑道:“不是有朱浩指點嗎?他很懂事,可以教你……再有不明白的,直接問唐先生就好,最近王府會有新教習到來,屆時你多與新教習請教學問……咳咳,今天先到這裏吧。”

說到這兒,朱祐杬氣息粗重,整個人幾乎萎頓在椅子上,顯得疲憊不堪,看來他現在要舉行一次完整的會議都很吃力。

一行人各自退下。

待人走光,只留下張佐一人,張佐低聲道:“王爺,先前有件事沒說……安陸知州張也錚上疏參劾您,說您身為藩王,擅自出城賑災,收買人心,用心可疑……也是地方監察禦史憤其行為,才將此事告知。”

朱祐杬一聽,臉上怒氣滿盈,一拍桌子:“這種庸官,不必與他客氣,將其劣跡一並上報!哪怕拼著開罪朝中那幫擅權的奸佞,也不能讓此等人留在安陸為非作歹,禍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