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神預言(第2/2頁)

“唐先生料事如神啊。”

王府得到確切消息後,內部會議上,朱祐杬當著眾人的面,對唐寅好一通贊揚。

唐寅面帶羞愧。

還是朱浩為他提供的軍策,但朱浩說了,這次不用再提他的名字,算是送給唐寅的功勞,讓他更覺得面子掛不住。

袁宗臯笑道:“目前看來,大明與韃靼兵馬交鋒,這一戰陛下取得的勝果可不小……自己巳年之變後,我大明一甲子後終於在西北邊疆取得輝煌勝利,這其中居然有我興王府一份功勞,可喜可賀!”

張佐眉開眼笑:“重點是唐先生所寫奏疏,順利送到了宣府,據說陛下親自看過,以此為方針,制定應敵策略……據聞前線殺敵、俘虜韃靼兵士超過數千……真要論功請賞的話……呵呵……”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唐寅想起過來之前朱浩對他提醒之話,搖頭輕嘆:“陛下此番孤身前往西北,身邊既未帶文臣,又未帶史官,只怕這場勝利得不到朝廷上下認可。”

“嗯!?”

在場眾人面面相覷。

你唐寅真是特立獨行。

在沒有戰爭時,預言會爆發一場大戰的那個人是你,現在好不容易取得勝利,說這場大捷不值一提的人居然也是你?

袁宗臯卻率先點頭贊同:“朝野對於陛下出征西北之事,多有怨言,對於勝果,也的確難以界定。”

朝中掌握話語權的始終是文官。

雖然現在楊廷和不在,但別的大臣也不會慣著朱厚照,誰讓大明文臣個頂個以直諫而著稱,一個個都是寧死也不會給皇帝面子的貨?

唐寅道:“內閣首輔楊閣老據說會在十一月中服闋,到時他回到京師,此事如何定論,要等那時才會知曉。”

朱祐杬聽到這兒不免掃興,別人要是說這話,他肯定早就發火了,這不是給我頭上澆冷水嗎?但這是唐寅說出來的……人家唐寅既能提前預料會爆發一場戰事,想來也能算出朝中局勢的變化,這就不是在潑冷水,而是實話實說。

“既如此,那就等過段時間再看看。”

朱祐杬仍舊面帶笑容,望著唐寅的目光中更多了幾分倚重,“唐先生,王府中大小事務你盡量多參與一下,我最近身體大不如前,還要多依靠你的智謀。”

……

……

不出朱浩所料,也沒有超出唐寅在朱祐杬面前的分析。

所謂的“應州大捷”,在西北引起軒然大波,但在京師這邊……卻像一顆小石頭丟進大海裏,除了最開始蕩起個不大不小的水花外,之後事態就全在往朱厚照貿然出征、將大明社稷置於不顧的輿論方向引導。

最後變得好像這場大捷就是皇帝為了掩蓋自己偷跑去西北的劣跡,憑空編造的一般,就算有再多鐵證支持,可京師這邊掌握話語權的文官就是拿出一種“我不聽、我不聽、我就是不聽”的態度,讓朱厚照感覺很無力。

楊廷和於十一月中旬結束守制。

傳說中歷史上朱厚照取得應州大捷後,回到京師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楊廷和邀功,讓史官給他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卻被楊廷和噴了個狗血噴頭,後來朱厚照以輟朝十日作為報復文官的手段,皇帝跟大臣間鬧得很不愉快。

而因為有了興王府的那份軍策,這次“應州大捷”,比之歷史上那場大捷更為輝煌,取得的戰果也更加驚人。

但遭遇卻大同小異,只是這次朝廷對皇帝在西北的功勞做了一點點肯定,但對於雙方死傷的數字有極大爭議,史官不知該怎麽落筆。

“……朝中文臣把持朝政,如此一場大捷,在文臣眼中居然不值一提?大明這是怎麽了?”

事後唐寅得知西北和京師的一些情況,在別人面前他不敢發牢騷,但這天跟朱浩一起出來找地方吃飯,喝了幾杯酒後,便在那兒自怨自艾起來。

卻在此時,一個熟悉的身影蹣跚著步伐上樓,走路搖搖晃晃,左顧右盼,正是朱萬宏。

朱萬宏見到唐寅和朱浩,先是一笑,自來熟一般過來,一屁股坐下:“不必多禮了,正常說話就好,免得惹人懷疑。呵,酒菜不錯。”

蹭飯蹭出新高度。

唐寅沒有趕朱萬宏走。

現在都知道朱萬宏就是在那兒裝熊,其實這貨的能耐不小,唐寅根本就不敢小覷。

人家就是喜歡拿出這麽一種放蕩人間的姿態,還是個錦衣衛千戶,你能拿他如何?

朱萬宏自顧自倒上一杯,飲下後稱贊道:“好酒。聽聞唐先生你向朝廷進言,助陛下在西北取得大捷,想來王府對你的賞賜不少吧?”

朱浩拿起酒壺,笑著往朱萬宏的酒杯裏倒滿酒:“沒有的事,大伯定是聽了什麽不好的謠言……來來來,多喝兩杯,喝醉了你就不記得有這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