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現實教育(第2/2頁)

孫孺有一點好,就是他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上限,能考中生員就不錯了,舉人的功名純粹是朱浩幫他爭取來的,至於進士……要是題押不中的話,就得期冀下輩子投胎的時候腦子好使一點。

“女人先別惦記,若真忍不住的話……自行解決,會試將近,別招惹事端,低調做人。”

朱浩當然不會與孫孺去什麽教坊司,民間秦樓楚館也不會去。

反而要看緊孫孺,萬一這小子在風月場所跟人爭風吃醋出了事,怕是連到手的舉人功名都能丟了。

這年頭對於士子的清議很看重,孫孺酒品不咋地,出門就喜歡與人較真兒,這種人相識的可以把他當成笑料,一笑置之,不熟悉的絕對會一通老拳招呼上。

“早知道的話,我就帶倆丫鬟來,或者半路上買倆丫鬟。”孫孺垂頭喪氣。

正說著話,路邊有大隊人馬湧來。

二人停下腳步,等隊伍過去後,旁邊擺攤的小販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離開,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城管來了,但問題是人已經過去……

“這位仁兄,出啥事了?”

朱浩問旁邊一名攤販。

那人道:“讀書人沒個眼力勁兒,這都要開打了,還不趕緊躲開?被人攮一刀,可沒人賠你銀子。”

孫孺很好奇:“這是要打架嗎?當街開幹?縣衙和順天府不管嗎?”

朱浩已經會意。

“走了走了,別在這邊看熱鬧,躲遠點。”

朱浩拉孫孺急忙離去。

孫孺頻頻回頭,問道:“先生,到底啥事?”

“回去再說吧,這京師不是太平地方,說是天子腳下,但現在皇帝不在京,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啊。”

朱浩笑呵呵強拽人走遠。

……

……

朱浩回去後,便帶孫孺去見唐寅。

果然這邊消息已傳開,說是京城內發生大規模械鬥。

唐寅在聽陸松講述,聽完好奇地問道:“誰人如此放肆?”

朱浩本來沒打算摻和,聞言道:“還能是誰?必定是壽寧侯和建昌侯一方,另外一邊……估計也是勛貴吧。”

陸松點頭:“據說是慶雲侯。”

原來是周家和張家兩家勛貴開戰……

因為本朝朱厚照的夏皇後沒什麽存在感,使得外戚夏家沒什麽存在感,紀太後又死得早,紀家沒什麽人,論當朝勛貴,也就外戚周家和張家蹦跶得歡,而且隔著幾十年,從父輩到子輩不間斷毆鬥。

“原來是老恩怨。”

朱浩會意。

唐寅好奇地望過來:“你怎什麽都知道?學問和人情世故可以理解為你心思縝密,那京師內權貴情況,你從何而知?”

朱浩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伸出兩根手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意思是我耳聰目明,能聽能看。

旁邊的孫孺道:“師祖,徒孫我跟先生去禮部禮房,出來就見到大批人準備械鬥,攤販都忙著收拾挑子走人,還好先生催著走,不然可能真卷進去。”

後院,蔣輪在蔣榮陪同下匆忙而來,上了閣樓便急道:“聽說京城又打架了,這次是壽寧侯跟慶雲侯的家人。”

唐寅道:“剛聽說了,順天府和都督府那邊可有過問?”

蔣輪一臉回避之色:“兩家都是當朝勛貴,誰敢管?今上也不在京師,這事估計也就太後能過問……但太後一定不會站在周家那邊……”

朱浩笑道:“太後若得知此事,估計會攪渾水吧。”

雖然周太後已經死了十五年了,但周家在朝中的勢力仍舊不小,也是因為當初孝宗對這個奶奶非常孝順,加上文官推崇這種孝道,連張太後都不好意思把周家人怎麽樣。

更主要的是……張太後也怕朝中人攻擊他兩個弟弟,所以遇到這種事從來都是攪渾水,盡快息事寧人。

正是因為朝廷態度向來如此,才使得張家和周家一直無所顧忌,把京城當自家後花園,想打就打,這也是正德朝亂象之一。

“那朱浩,這跟我們……有何關系?”唐寅問道。

朱浩搖頭:“這跟我們無關,不過可以借此給世子上上課,讓他知道京師是怎樣一個狀況,就當是以一個實際例證告訴他大明朝堂已經亂到何等地步……”

蔣輪很驚訝:“朱先生打算拿京城勛貴械鬥之事,去教育世子?”

朱浩打量蔣輪一眼。

心想,其實是給你上課才是真的,因為這也是以後你要幹的事。

周家沒落,難以跟張家抗衡,但你蔣家眼看就要崛起,以後跟張家掄起棍子、刀子招呼的任務,多半要落在你身上。

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