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楊家門生?(第2/2頁)

“哦?”

楊廷和注意力果然被吸引。

楊廷和祖籍江西,世居四川,會試前五中唯一一名非湖廣籍考生乃是四川人,相當於楊廷和同鄉,他自然會留意一下。

至於朱浩名列會元之事,也就暫時放到了一邊。

成績已經公布,這不過是一次例行匯報,就算楊廷和心中有根刺,也改變不了結果,若真想出手打壓,大不了殿試時將其名次刷下來便可。

交流眾多考生情況後,毛澄趁機提出心中疑問:“介夫,你看這次會試以十四歲少年為會元,怕是會引來天下士子爭議,不知這是否壞了大明禮教傳統……待殿試時……”

楊廷和本想跟毛澄說明這個問題,但毛澄這種請示方式,分明是直言不諱地說,我們要不要把某人給打壓下去?

這就好像是公然宣示,我們這些大臣有權力決定誰在殿試中進士的名次一樣,這樣很冒昧知道不?

“一切都順其自然吧,各憑本事,若是此子真有才能在殿試中名列一甲,還能攔著他不成?”

楊廷和不想在這種細枝末葉的問題上糾結太多。

說多了,傳出去會讓人覺得我楊廷和小肚雞腸,容忍不了一個湖廣出身的少年在殿試中排名靠前。

就算現在只是跟毛澄一個人說……

但人心隔肚皮,現在毛澄不會亂說話,難保以後不會將今日交談之事傳揚出去,到時別人就會非議他楊廷和幹涉天子門生的選拔,如此一來就存在一個問題:本屆進士到底是天子門生,還是你楊家門生?

楊廷和能混到今天的地位,說話做事非常小心謹慎,不可能留人話柄。

毛澄點點頭,好似明白什麽,沒再糾結此等問題。

……

……

轉眼已到四月。

按照正常流程,三月十五就是殿試舉行的日子,但因皇帝不在,一群舉人變成了貢士,距離進士還有那麽一丁點距離,沒得進士功名就不能放官,還是跟舉人一樣只能在京師待著,但心態上明顯跟參加會試時有所不同。

只要這一年裏,家裏不出什麽大事,自己沒突然大病一場或是嗝屁,那就算殿試延遲,也改變不了他們中進士的進程。

但等待總歸是煎熬的。

湖廣安陸州城。

朱浩離家已有半年多,加上之前朱浩考鄉試的時間,朱浩有近一年沒有在家裏,家人都非常想念。

按一般情況,家裏邊等會試的消息,要麽落榜,本人直接回來,要麽通過等著殿試放榜,基本上會試不需單獨報喜,官府也是等殿試成績出來後,一並將消息報來。

畢竟殿試會有意外出現,就算你會試中了會元,就敢保證殿試一定取得好名次?到時鬧出個大烏龍可就不好了。

再說貢士只是進士的前置,考中貢士並不代表位列朝班,貢士和進士雖然只隔了殿試這一道手續,但在地位上有著明顯差距,就跟實職官員和儲備官員一樣,待遇明顯不同。

但這一年卻跟往年不同,只有個會試,殿試遲遲沒有舉行,如此一來,會試報喜也就沒人管。

“這都四月了,連個音信都沒有,上一封信,還是上個月,小浩信中說他就要進考場了……”

京城到安陸民間通信很慢,基本都是讓人順路捎帶信件,官府驛路並不開放給民間使用,所以這時代給家鄉寫信什麽的,基本都是靠同鄉,能否湊巧碰到返鄉的同鄉兩說,若是中途出點什麽意外,那信就不知幾時才能傳到。

這也是為何這年頭人在異鄉喜歡紮堆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多跟同鄉人接近,才能打聽一下家鄉的情況,跟家人的信件來往才有機會,而不至於單獨雇人去傳信,那成本可就大了。

“夫人不必擔心,不是說,唐先生也在京城?還有興王府的人也在?我聽說,興王府現在的小王爺,依然滯留京師未歸呢。浩少爺跟小王爺關系不是很好嗎?”李姨娘出言寬慰。

朱娘嘆道:“我想知道,小浩考得怎樣,這心懸吊吊的……”

李姨娘笑道:“夫人啊,少爺今年虛歲才十四,這般年歲能考中舉人,已然不凡,這要是再考個進士回來,那恐怕就是真正的文曲星降世……咱還是放平心態,一切順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