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殿試(第2/2頁)

朱四以往就很羨慕朱浩考科舉,而且連榜中魁首,這次終於有機會親自見證朱浩科舉,自己還是主考官,當然要多留意一下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有何表現。

內閣大學士和禮部部堂並不在考場。

但殿試結束讀卷官之位則由他們充任,殿試讀卷官除了內閣大學士外,還有翰林學士和部堂、正卿、侍郎、通政使等,每一屆殿試讀卷官人數大概在十三四人上下,少則十人,人選會在殿試當天公布。

殿試放榜明初一般在殿試後第二天,到宣德朝後,通常是殿試後第三天放榜,第四天賜恩榮宴。

……

……

殿試沒有提前交卷一說。

寫完了就在那兒等著,最後日落時大家一起出宮,畢竟考場是在皇宮裏,不可能挨個送你出宮,都是一起來一起走。

中午並不放飯。

雖然名義上皇帝主持,但皇帝通常是露個臉,坐一會兒就走。

但也會出現皇帝“缺考”,也就是“不禦殿”的情況,嘉靖之前皇帝“不禦殿”一共發生四次,分別在天順八年和正德六年、九年、十二年。

天順八年是因為英宗剛死,出現皇權交替的情況,而正德朝三次……純粹就是朱厚照不想去。

如此可見大明科舉選拔人才,到了正德朝時如何不正規,這次殿試之前有三次殿試皇帝都沒來,終於在朱四登基後,情況得到改善。

這次朱四主持科舉,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視,即便到午時,朱四也沒有著急回去吃飯,連朝務好像都懈怠了。

此時朱浩早就已經答完考卷,坐在那兒等候交卷彌封。

一直到日頭西斜,有太監過來提醒朱四應該注意身體,得回去休息了,朱四才意猶未盡起身,臨走時望了眼朱浩,眉宇間滿是笑容。

皇帝走後。

在場負責監場的翰林院眾人才輕松了些,但按照規矩,他們不能靠近考生,查看文章,以免有串通之嫌。

朱浩留意到,楊慎也在場。

之前二人見過面,有過簡單交談,楊慎對朱浩似乎並不太重視,偶爾目光看過來,隨後便將目光轉向一些他認識的考生,諸如楊維聰等北直隸出身或四川出身的士子,那些才是他的同黨。

……

……

日落時分,終於準許交卷了。

由太監過來負責接收考卷和彌封,朱浩卷子夾在中間。

當太陽徹底落入地平線,就算沒答完的考生也要求必須交卷……考卷悉數上交後,所有人起身,按照順序列隊,再次跟著太監和翰林院的官員往宮外走。

出東華門後,終於不再限制“喧嘩”,眾考生可以恣意交談。

“朱公子……”

因為已無須列隊,眾人往東安門走時,已是三五成群,交頭接耳。

此時張璁從身後快步跟了過來,向朱浩行禮。

朱浩正在跟幾名會試列在前面的湖廣籍考生探討本次殿試題目,聞言回首看向張璁,微笑著點了點頭。

之前還想跟張璁探討議大禮之事,沒找到人,想不到殿試後張璁主動前來求見。

朱浩跟幾名湖廣考生作別,這才跟張璁走在一側,並肩而行。

“先前留意到陛下,一直凝視你那邊……”

張璁提了一句。

朱浩不由眯眼。

這個張璁,果然很善於鉆營,到底史官沒冤枉你,若非大禮議你立了功,指不定你就成了嚴嵩,幸好你考上進士時已是個小老頭。

朱浩笑道:“張兄你看錯了吧?在場那麽多人,怎能確定陛下看的是我呢?”

張璁沒有糾纏這個話題,轉而道:“之前一直閉門讀書,未曾前去拜訪,不知陛下如今可有憂愁需人寬解?”

朱浩道:“張兄你應該知道吧?”

張璁點了點頭。

殿試之前,朝堂第一次議大禮,以新皇全面失敗而告終,新皇爹不是爹、娘不是娘,張璁作為歷史上大禮議的發起人,豈能看不出皇帝急需一個聲音來為自己出頭?

但張璁大概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輕,沒有資格議大禮。

“看來是該跟張兄你好好談談,不如約個時間如何?時候不早,天沒亮折騰到現在,也該回去休息了……”

此時已到東安門前,朱浩的意思是,咱門口作別。

張璁卻顯得很急切:“選日不如撞日,不如由在下做東,宴請朱公子……請朱公子務必賞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