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新內閣(第2/2頁)

“混賬!他們這是沒把朕放在眼裏啊!”朱四勃然大怒。

張佐急忙道:“陛下息怒。”

朱四道:“朱浩,朕有個想法,與其等什麽事都靠內閣先行處理,不如我們自己設立一個內閣,由你總攬所有事務,唐先生加入進來,如果可行……公孫先生或者其他有能力的人,也一並加進來,這樣有什麽事,解決起來更方便一些。”

張佐在旁瞪大眼。

新內閣?

那把我擺在什麽位置?

我既要受制於內閣,還要被新內閣壓制?那我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名義上的內相,豈不成了擺設?

朱浩望著張佐道:“陛下,其實一切應當以張公公為首才是。”

雖然張佐知道朱四不可能聽從這個建議,但心中依然一陣溫暖,總算朱先生記得有我張某人。

朱四道:“他的確可以加入進來,但有事的話,還是以朱浩和唐先生的意見為準,執行的話……則需要相對有經驗的人才行,最好能在朝中有人……”

朱浩聽出來了,朱四的設想,類似於清朝在內閣之上設立的“軍機處”。

直接對皇帝負責,但並不具備明面上的官職,也就是說都是兼職,但身份和地位卻相當於宰相,總攬朝中軍政大權。

當然設立之初,不可能達到這種高度,這大概是因為朱四剛登基,發現內閣那邊權力太大,也發現皇帝在處理很多事情缺乏自己人支持,而無法做到事事統籌,便感受到華夏流傳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有其必要性。

若是宰相可以受皇帝完全控制,的確在處理事務上更具效率,而且皇帝可以做到事事掌控在手。

“以後朕不可能每天出宮,最好朱浩和唐先生能入宮去,大不了在西安門內給你們找個辦公的衙所,進出宮門時低調一點,大概就不會被人察覺……”

朱四之所以想設立這樣一個特殊機構,概因宮內和宮外聯系很不方便,要麽是他出宮,要麽是張佐從中穿針引線。

還不如直接讓唐寅和朱浩進宮當值。

朱浩連忙道:“陛下,此事當從長計議,戲馬上要開鑼,陛下不如一邊用膳一邊欣賞,這件事等晚上時我們再詳細商議。”

……

……

朱四跑去看戲了。

雖然出宮就是為了玩樂,但朱四到現在為止,還能做到有所收斂,因為他清楚朝中敵人很多,一時的荒嬉或就落人把柄,連皇位都丟了。

他敢出來看戲,全是因為有朱浩幫他處理公務,來日朝堂上自己可以跟那些大臣對答如流,也能保證朝中主要事務可以通盤了解,因為朱浩每次給出的總結都很到位。

“看來陛下很信任你啊。”

唐寅回來坐下,幫朱浩批閱奏疏。

最近唐寅也在練字。

按照朱四的要求,唐寅要幫朱浩分擔一部分壓力,最好能模仿朱四的筆跡。

但其實根本無此必要,在朱浩看來,只要唐寅能分清楚哪些奏章緊要,哪些只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分門別類,一部分由他朱浩代天子朱批,另一部分交給司禮監代勞便可。

所以唐寅對此不太上心,以他這年歲,模仿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字還要做到不被人察覺,的確有點困難。

朱浩道:“若是唐先生可以進入新內閣,那不等於位極人臣?”

“別言笑了。”

唐寅並不覺得這是什麽值得高興的事,“不能露面,一直躲在暗處,為朝廷效命卻不為人所知,如同錦衣夜行。朱浩你前途似錦,能耐得住一時寂寞,但我這把老骨頭,在朝中還能剩幾年?說是不求虛名,但虛名就在眼前,實在很難拒絕。”

朱浩點點頭。

唐寅有時候就是這麽“淳樸”,至少在他面前,算得上有話直說。

以往唐寅想追求功名,沒有那資格,現在有資格去追求,卻垂垂老矣,發現很多資歷和論資排輩上的事無法逾越,有點心灰意冷。

朱浩道:“那唐先生就多追求仕途上的成就,最近陛下有意讓你做戶部主事,以此為契機,或有躋身權力中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