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母子團聚(第2/2頁)

蔣太後摸了摸兒子的腦袋,一臉安慰之色:“好,母妃沒有白疼你。”

一句話,就暴露出蔣太後的心思。

自幼她就教兒子,該是自己的,一定要努力爭取,不能讓人欺負了,這也是當母親的覺得興王府被朝廷打壓慣狠,再加上她畢竟是都督府軍職家出身的女子,算得上是“巾幗不讓須眉”,沒有那麽多文弱婦人的怯懦。

這也是此番大禮議問題上,她會協同兒子一起抗爭的原因。

“對了母後,這件事要多虧朱浩,都是他在背後為我出謀劃策,才讓母後順利入宮。”朱四當然不忘表一下好友的功勞。

“好啊。”

蔣太後很高興。

這等於是說興王府之前的投資終於有了回報。

之前興王府在栽培朱浩身上雖然沒花多少銀子,卻委以了難得的信任,僅僅在朱浩能否在興王府讀書這件事上,王府就曾多次出面,連袁宗臯和張佐都出動了好幾次,終於讓錦衣衛朱家服軟。

此等信任和器重,不是能用銀子來衡量。

這就讓蔣太後覺得,現在朱浩等於是在回饋興王府,總算沒有白白培養他。

朱四提到朱浩,神色間多有得意:“母後,你說朱浩是不是我的福星?小的時候,他就多次救過我,水裏火裏,還有生病時……長大後他還能當我的左膀右臂,他就是老天賜給我的寶貝啊。”

蔣太後不解地問道:“水裏?”

“呃……就是形容,他不是在火場救過我嗎?那時我雖然年少,但記得很清楚,那時我們才七八歲,還有我生病的時候,他也天神下凡般出現,用藥治好我……我問過唐先生,唐先生說藥不是他的,乃朱浩辛苦親手制造……”

到現在朱四還對母親遮掩當年他和姐姐落水被救之事。

這是朱浩進入興王府的契機,也是跟朱四建立起深厚友情的基礎。

因為是少年時發生的事,朱四甚至沒去想過背後是否被人精心設計的問題,但要是他真的跟蔣太後或是興王府的人說了,或許就會有人想,怎會那麽湊巧,朱浩會一而再而三救朱四?這背後會不會有陰謀?

蔣太後嘆道:“朱浩是個好孩子,小的時候就很聰慧,他現在考中狀元,或真是上天派來輔佐你的,你一定要好好用他,別辜負你父王……不對,是你父皇對你的教導,他和唐先生一樣,都是你父皇留給你的人才,相助你成就大業的基礎……咦,怎沒見到袁先生?”

到京師前,蔣太後一直覺得,雖然兒子在回信中沒有提及袁宗臯太多,但總的說來袁宗臯應該是兒子當上皇帝後最值得信任且可托付重任的大臣。

可一直到她抵達通州,甚至今日來到皇宮,都沒聽說袁宗臯的半點消息。

要知道當初袁宗臯在王府裏可是長史,在蔣太後協助兒子治理王府那兩年,都是袁宗臯出謀獻策忙前忙後。

“別提了!”

朱四一副不想理會這個人的態度,“袁先生到京師後,先當了吏部侍郎,後入閣,但其實他……很難幫到我,他畢竟是文臣,很多事要恪守規矩,可涉及到大禮的問題,守規矩真的辦不成任何事,基本上無所作為……還是朱浩和唐寅對我的幫助更大。”

蔣太後面帶苦笑。

原來袁宗臯到京師後,只是獲得了名譽,沒有相符合身份、地位的能力來協助兒子?

“而且最近袁先生的身體很不好,三天兩頭請假,朝堂上多日沒看到他身影了,朕已讓禦醫去給他看病,聽說病情有點嚴重,可能需要靜心調養……”朱四看似對袁宗臯沒那麽大器重,但還是很關心袁宗臯的身體。

蔣太後嘆道:“他畢竟是王府多年的老臣,你可不能怠慢了。還有張長史的家人,你也該幫忙提點一下,讓他們到京師來……王府出身的人,才值得信任。”

蔣太後不懂別的,任人唯親這一套門清,此乃華夏傳統小農思想使然。

“對了,母後帶了很多王府的家眷來,他們跟你到京師也有幾個月了,很多人都是妻子離散,現在他們的家眷終於來到京師,這樣後宅穩定就能安心幫你做事了,現在就怕你不好安置他們……”

蔣太後一心為兒子著想,許多事情考慮在了前面。

朱四笑嘻嘻道:“母後多慮了,這件事在母後到京師前,就由朱浩和唐先生幫我處理好了……皇莊本來說要裁革,現在不用,把地都留給王府的人來打理,地可比我們在安陸時多多了,養多少人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