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對賺錢更感興趣(第2/2頁)

朱浩分析了當下局勢。

蘇熙貴笑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小當家深謀遠慮。”

朱浩打量蘇熙貴,總覺得這貨今天有點不太對勁,恭維他的話很多。

“一百兩銀子,按月息一分,或是年息兩分,扣除給出去的利息,一年的收入不過才十萬兩的樣子,還是太少了,現在朝廷有何用度,一年開銷怎麽也要個四五十萬兩銀子,才能對大明經濟起到刺激作用……”

大明到中葉後,南美洲的白銀開始逐漸流入,銀價逐步下降,白銀成為市面主要流通貨幣。

朱浩入朝後,留意過大明歷年開支,雖然大明的賬目沒有算總賬的習慣,但單以太倉銀出入來算,一年大概有三百萬兩左右,糧食調度多歸於地方倉儲,地方稅收所繳納的也都是以市價兌換白銀來上繳太倉。

照此推算,到正德末年,朝廷一年的開支,折白銀,不會超過五百萬兩。

其中九邊調度占到了四成到五成,戰亂年景甚至能占到七成往上,因為糧開中制度已崩壞,西北商屯荒馳,西北用度幾乎全靠太倉支撐。

河工在正常年景,又占到大明用度的兩三成。

除此之外,最大頭的開支就是官員俸祿和修建宮廟,如此便已入不敷出,若是地方有災情,或是遇到點什麽事,朝廷沒法平白變出銀子,又不能以通貨膨脹的方式從民間掠奪財富,的確很容易讓朝廷財政出現赤字。

大明中後期各種社會問題,不就是因此而產生?

收商稅,必然會跟後來所發生的那樣,與士族階層產生極大的矛盾,畢竟現在掌握大明市場經濟的主要是官宦階層,看似當官的不能經商,但任何時代權力轉租都無法遏制,有權就有錢,誰不想把自己手上的權力變現?

再就是大地主階層。

這些人掌握了社會話語權,誰動他們的奶酪,他們就會把誰當敵人。

朱浩知道一些改革暫時看來沒法推行,想要讓大明朝廷變得富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發展金融業、商業等,既然不能以政策從士族階層手上搶錢,不能跟你們收稅,那我就以你們擅長的東西,從你們手上撈錢。

正常做生意,你們技不如人,虧本了,總不能賴朝廷政策上剝奪你們吧?

蘇熙貴也替朱浩憧憬了一下:“若是一年經營個一千萬兩,賺到手一百萬兩,對朝廷相助應該會更大吧?”

“還是少。”

朱浩比蘇熙貴更貪心,“最好是一年賺出個朝廷用度,大致就夠了。”

“這……不可能吧?”

蘇熙貴畢竟是南京戶部尚書的白手套,對大明戶部的開支用度情況還是多少有些了解的,“那可能需要五千萬兩以上,就算是把天下所有商賈的財富聚攏起來,怕也沒那麽多。”

朱浩笑道:“要做大,就不能只盯著商賈手上那點錢,要把業務發展到民間所有百姓。”

“這……”

蘇熙貴心想,這位可真是敢想。

做夢呢?

普通人攢點錢不容易,你還想讓他們把錢存進銀號不成?

“百姓也是注重利益的,首先我們要做到童叟無欺,不能盲目擴張,並願意犧牲一些利益來籠絡百姓,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以後就算是有什麽大事,朝廷也可以從銀號借錢,同樣按利借貸,那時朝廷府庫就不會在發生大事時捉襟見肘了。”

朱浩更說出一種蘇熙貴未曾聽說過的理論。

朝廷找銀號借錢?

等朝廷用完了,那還能還麽?

再一想,不對,若是朱浩能影響新皇,從皇帝到朱浩這個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權臣,都遵守契約的話,那這件事還是可執行的。

重要的是……本來銀號就是朱浩開的。

等於說朝廷把銀子左手倒右手,自己把銀子存在銀號,回頭再找銀號借錢,利息付給銀號,而朝廷又在盈利中占了大頭。

真是穩賺不賠。

“小當家,京師各地的商會,如今對銀號多有顧慮,您看是否找個機會……或是找什麽人,去跟他們溝通一下?”

蘇熙貴見朱浩還有個目的,就是想獲得政策上更多的支持。

現在商賈肯存銀子,多數都還看在他蘇熙貴的面子上,而不是朝廷。

朱浩道:“回頭讓戶部唐主事去見他們,宣揚一下政策,讓他們知道,如此乃利國利民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