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非黃瓚不能勝任(第2/2頁)

朝廷到現在都沒統計出個具體的缺口數字,西北用度一直都是個坑,鬼才知道要多少錢糧能把窟窿給填補上。

亦或者說,這個窟窿的大小是可變的,往大了說,就算一千萬兩銀子都不夠,現在只是需要個能讓西北地方接受,並能解燃眉之急的數字。

朱浩卻好似一口咬定四十萬兩銀子便足以解決麻煩,這是唐寅等人所不理解的。

朱浩笑道:“核算出來的。”

“如何個核算法?”

唐寅繼續問。

朱浩道:“就是把各方缺口加在一起,不就有個大概的數字了?”

唐寅皺眉。

你這是教我算術呢?

要真這麽容易算的話,朝堂不用每次都爭鋒扯皮了,隨便找個帳房加一加就行,還整這些幺蛾子作何?

唐寅道:“說起來,前日我去見孫部堂,他在我面前提及此事,好似說……至少需要三十萬兩銀子。”

“差不多吧。”

朱浩笑道,“他說的是能省則省後的最低數字,而需求往往比這個要大一些,加到四十萬兩銀子,應該沒問題了。”

“哦。”

唐寅沒再說什麽。

朱浩心中自然有秘密。

有關西北錢糧缺口的核算,朱浩根本不用自己來做,他是按照歷史上的總結,或者說是歷史上嘉靖元年開春前史官幫他核算出來的。

歷史上嘉靖元年初,朝廷以李鉞為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禦史,前去西北總制三邊軍務時,朝廷便調撥了四十萬兩銀子內庫銀給他,李鉞順利將當年號稱集結十萬之眾來犯的韃靼大軍給擊退。

當然這四十萬兩銀子,是在來年預算後將本來調撥給內府的銀子,直接以內府的名義調撥西北了。

只是讓皇帝賺了個好名聲,其實銀子都沒進內府府庫,楊廷和也沒打算讓這四十萬兩銀子真的能為新皇支配。

對朱浩來說,你們都幫我把賬目算好了,我拿來當現成的用就行,既然歷史上你們覺得四十萬兩銀子夠了,總不能我說四十萬兩銀子,你們非要加到六十萬兩銀子吧?

你們盡可以加,這就給我核算的機會,你們敢多要,我就敢查,最後用具體數字來打你們的臉。

我明知四十萬兩銀子就夠了,你們非要在朝堂上亂加預算來給皇帝找麻煩,那就是你們給我機會,讓我利用證據來反擊你們。

朱浩想來,一般楊廷和也不會加。

加了就要解決,現在皇帝自己籌措出銀子應付了困難,戶部不用調撥太多銀子,這是好事,楊廷和作為朝廷的大管家,也在為缺錢缺糧而發愁,哪裏有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的道理?

難道楊廷和不知道亂加錢糧用度的結果,給敵人造成的傷害遠不如給自己帶來的麻煩更甚?

“我這裏給陛下出一個預案,讓陛下回去後照此來應對便可。”

朱浩的意思是,也不用你張佐來傳話了,我直接給新皇寫個劇本,估摸著這劇本會跟來日朝堂所發生的事,八九不離十。

……

……

翌日朝議。

正如朱浩所料,楊廷和派系的人,只對這批錢糧的來歷感興趣,他們很想知道皇帝究竟做了什麽,一次能搞來海量的錢糧。

議題由戶部左侍郎秦金提請。

朱四釋疑:“先前總督倉場那邊已反饋多次,朝廷難以拿出更多的錢糧調撥西北,朕便想動用先帝的關系,從一些所熟悉的商賈手上,募集一批錢糧,以此來解決三邊等處的錢糧用度之缺。

“因為此事並不一定能成功,加上準備需要一定時間,朕便暫時沒有說出來,想等事成或不成後,有了具體的數字報上來後,再跟你們提。

“但誰知現在你們問了,那朕便直說吧……到目前為止,加上朝廷先前在朝堂上提到所能調撥的錢糧,合起來錢糧總價值超過四十二萬兩,均已落到實處,其中大部分是從江南調運北上的。南戶部黃尚書在其中居功至偉,很多錢糧都是由其出面斡旋所得。”

經皇帝這一說,在場大臣不由議論紛紛。

本來他們覺得,皇帝所說純屬扯淡,可當皇帝把黃瓚的名字搬出來,很多人又覺得,好像一切都合情合理。

當年正德皇帝以宣府為家,西北用度大增時,朝廷就是靠一個戶部右侍郎黃瓚,把問題給圓滿解決了。

後來正德皇帝南征,大軍在南京盤桓不回,軍餉缺乏時,又是黃瓚調南京戶部尚書後把問題解決。

黃瓚簡直就是個造銀子的機器。

好像哪裏有他,哪裏就不缺銀子,皇帝要銀子,籌措之責非黃瓚不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