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後知後覺(第2/2頁)

如此一來只能是第二個目的,那就是拍賣煤窯所得的八萬多兩銀子,他們想一次性拿到手,不想存入銀號。

蔣輪急忙道:“正是,此事乃陛下欽定,朱壯元可沒辦法。”

張鶴齡臉一垮:“如此說來,朱壯元是不給本侯面子咯?”

朱浩笑道:“不是給不給面子的問題……在下人微言輕,此等事可沒法做主,要不壽寧侯找楊家公子前來說說?”

“行了!”

到此時張鶴齡終於看出來了,眼前的朱浩的確不能夠左右大局,所托非人啊!

既然朱浩沒了利用價值,他翻臉也很快,態度變得極其糟糕:“本侯要跟蔣家國舅一起吃飯,沒事的話,請自便吧!”

翻臉速度之快,令旁觀的蔣輪咋舌不已。

朱浩笑道:“沒事,沒事,在下正好還有別的事要做,告辭。”

“欸……”

蔣輪卻覺得如此太過薄待朱浩,如今他就算是皇帝名義上的舅舅,也知道得罪不起這個皇帝跟前的大紅人,趕緊起身挽留。

朱浩笑著回身拍了拍蔣輪的肩膀:“蔣姑爺好好陪陪兩位侯爺,在下告辭了。回頭有時間再聯系。”

……

……

朱浩回到翰林院,未見到楊慎。

不想前去工部衙門的余承勛卻已經回來了。

“敬道,你過來一下。”

余承勛把朱浩叫到跟前。

本來翰林編修費懋中、倫以訓正在各自的座位上翻閱資料,看到這邊有事商議,便起身自覺離開修撰房。

余承勛道:“盔甲廠那邊後續事宜我已聽說,你可有去跟唐寅探聽虛實?”

朱浩知道自己進盔甲廠之事並不是什麽秘密,當時楊慎和余承勛的注意力全在唐寅突然別開生面拍賣新勘探煤礦之事上,沒人在意他做過什麽,但為了避免出紕漏,還是決定據實以告。

“我進盔甲廠看了看,只見那些商賈正在跟唐寅商議銀貨兩訖之事。若此時工部或戶部去人,或可挽回一切。”朱浩道。

余承勛嘆了口氣:“我去了工部衙門,沒人理會此事……唉,陛下不諳舊法,說是推陳出新,其實就是胡作非為,陛下身邊人非但不加勸諫,還助紂為虐,同僚商議上奏反對,敬道你可願意聯名?”

朱浩心說,又來聯名勸諫這一套?

拜托你們能不能有點新鮮的招數?這讓我應對起來,毫無新意,給我增加點難度行不行?

“可以。”

朱浩毫不猶豫應允下來,“可有一件事,不知當不當講。”

“你說。”

余承勛道。

朱浩有些無奈:“先前關於處置張氏外戚煤窯之事,我多次出面,混跡於興王府舊僚之間,打探到一些情況,你說此時我參與聯名,他們會不會對我加強防備?或許以後再難得到他們的信任!”

言外之意,你們不能讓我一邊當臥底,一邊死命踩對方吧?

這樣我還怎麽獲取情報?

余承勛想了想:“這確實是個問題……那……回頭我問問用修,由他來決定。不過若是要聯名的話,務必在今天日落前完成……從現在開始,你哪兒都別去了,在這裏等候消息便可。”

……

……

楊府。

楊廷和中午便回家,見到兒子楊慎。

當天楊廷和有意入宮直諫君王,好好地把他親手扶持起來的小皇帝抨擊一番,但在見過孫交後,被當頭潑了盆冷水,心頭憤怒之火熄滅大半。

冷靜下來,他開始思索應對之策。

當天入宮面聖,好像已於事無補,不如發動和聯絡更多官員,來日朝會時給小皇帝致命一擊。

“……你是說,朱浩對此事全不知情?”

楊廷和回來便找兒子質問。

重點在於,為何皇帝讓唐寅做出如此悖逆之舉,竟然事前沒人得到任何情報,以至於這邊絲毫防備都沒有,讓文官集團陷入極大的被動。

楊慎道:“父親,此事關系重大,莫說敬道他不過是臨時過去刺探對方虛實,就算他是陛下的人,對方也未必會將如此機密之事告知一個年輕後生吧?”

楊慎怕父親遷怒於朱浩。

之前是說讓朱浩去探聽敵人的情報,可新皇那邊嚴格保守秘密,知道內情的恐怕只有幾個核心人物,朱浩上哪兒打聽?

父親你在朝中眼線眾多,不同樣對此全不知情,被新皇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楊廷和面色陰冷:“以為父所知,商賈中,尤其是江淮之地和南方的商賈,好像早就知悉此事。”

楊慎道:“兒已派人去問詢過,卻是年後京師一直流傳朝廷在西山勘探煤窯之事,商賈多有留意,想從中分一杯羹。

“可惜這邊誰都沒放在心上,畢竟這些新勘探出來的煤窯,能產出多少煤,尚是未知數,誰會傻乎乎往裏邊投錢?現在回想起來,不過是有人借機送銀子給陛下,換得長久的利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