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敵進我退(第2/2頁)

“怎麽會這樣?”

楊廷和怎麽也想不明白。

以他之前的觀察,以及對小皇帝的了解,覺得朱四應該是屬於那種有點急才,但做事卻毛毛躁躁,又很偏執任性,不聽人勸的脾性,不然也不會在大禮議和開礦之事上如此執著。

可就一天工夫……小皇帝就轉性了?

怎麽可能?

……

……

楊廷和回到內閣值房。

這邊禦馬監太監韋彬前來傳話:“楊閣老,太後娘娘懿旨……”

韋彬在正德朝,也是權勢滔天的太監,在內府體系中興風作浪。

如今跟他同樣作威作福的太監,多已降職外調,而他依然平安無事,主要是他有著“擁立之功”。

再加上興王府承奉司內的確沒幾個太監可用,就算朱四想培養自己人,也找不到那麽多“人才”,只能在舊體系中找一些有一些對新皇有功還會辦事的太監,留在身邊暫時予以重用。

這也是為了安定朝中人心,尤其是皇宮老人之心。

之前被朱四用過的魏彬、蕭敬,到現在還在任用的韋彬等,都是這個路數。

而韋彬作為內宮的老資格,多聽命於張太後,沒事幫張太後傳個話什麽的。

楊廷和接過懿旨,看完後面色陰沉,雖然懿旨上張太後對他這個首輔大學士很客氣,但也婉轉表達了要為君臣間充當和事佬的意願,言外之意是雙方放棄成見,勸說他以國事為重,不能讓君臣不合。

“介夫,你……”

次輔蔣冕走了過來,很想知道懿旨到底是何內容。楊廷和卻沒有理會他,將懿旨合上,望著韋彬問道:“韋公公還有旁的事情交待嗎?”

韋彬笑道:“楊閣老,朝中事務如今多為您主持,實乃我大明柱梁,誰都能倒,您不能倒啊……這是太後娘娘的原話,又言及陛下年少,親政日短,望楊閣老以朝事為重,不要因一些小事而傷了君臣和氣。”

捧加踩。

張太後既肯定楊廷和在大明朝堂不可或缺的地位,表明對他的支持,同樣也指出你昨天在朝堂上的舉動有僭越之嫌,不太容易為世人接受。

作為內閣首輔,你不能太執著於眼前那點繩頭小利,應顧全大局。

楊廷和很想說,若我這把老骨頭不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才不會阻止小皇帝“胡作非為”。

小皇帝現在做的事,看起來是為朝廷開闊了財路,但這種破壞規矩天馬行空的做派,一定會把朝廷帶偏。

前面有個胡作非為的正德帝還不夠,現在又要加個嘉靖帝?

大明可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太後娘娘還說,若是楊閣老有何看不開的地方,可以到仁壽宮向她請安,由太後娘娘親自勸說。”

韋彬又放出一句。

意思是。

你若還放不下,太後就要親自接見你,當面勸那就沒意思了。

楊廷和道:“敢問韋公公一句,陛下昨日可有去拜會過太後?”

“這……應該沒有吧。”

韋彬也不是很確定,認真思索了一下才道,“不過陛下倒是派人去跟太後娘娘知會過昨日之事,陛下似是覺得,昨日有些沖動……其實要不是陛下有緩和之意,太後又怎會願意從中牽線搭橋呢?”

“哦。”

楊廷和聽到這裏,心裏總算舒服了一點。

難道真如毛紀所言,小皇帝被他一番強勢言論給嚇了回去?

早不退縮遲不退縮,這時候主動忍讓,會讓我楊某人陷入極大的被動啊!

你但凡強勢一點,就算不是胡攪蠻纏,只要形成君臣長期爭鬥,那我就有信心把文官集團的心給拉回來。

但現在你服軟了,我這個做臣子的繼續強硬下去,那豈不是正應了別人對我的非議……說我欺君?僭越?不懂對帝王的尊崇?

韋彬道:“楊閣老,這樣吧。太後娘娘在文華殿設宴款待幾位閣老,到時陛下也會去,就當是和頭酒……望幾位閣老不要回絕。”

蔣冕本想多問兩句,但聽張太後態度如此堅決,一心要當和事佬,感覺這些舉措簡直是在往楊廷和身上紮針。

本能的,蔣冕裝起了鴕鳥,當什麽都沒聽到,回到案桌前繼續拿起奏疏看。

楊廷和道:“不必了吧。”

“要的要的,幾位閣老輔佐新君,勞苦功高,太後娘娘也不是單獨設宴,就當是太後和陛下母子對幾位閣老的犒賞,再請來幾位朝中重臣作陪……既如此,咱家便回去跟太後娘娘說,一定會安排好這次宴席。”

韋彬的話明顯有個進階的過程。

楊廷和看出來了,這全是出自張太後的授意,若他表現出不想和解的樣子,就把後面一席話說出來。

也算是很給他這個首輔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