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代君王日常(第2/2頁)

而從第四份奏疏開始就全部是朝政問題了。

第四份奏疏並不涉及京城事務,而是應天府,也就是南京錦衣衛之事。

自從朱棣遷都後,南京錦衣衛的養護就成了歷史遺留問題,早在景泰年間,就有地方奏報:“南京錦衣衛等衛屯田旗軍,多在應天並直隸廬州、滁州等處地方屯種,遞年奪占民田,不納子粒。”

朱四登基後,南京守備太監戴義,此人也屬於被排擠的一派,身處江南急需立功,想早些回京述職,便在正月奏報南京問題。

“……南京錦衣、江淮等衛,原設水軍馬快戰船。永樂間遷都北京,遂專以運送郊廟獻新及上供品物、軍需器仗。其後管運內臣,假托虛增,肆為奸利。”

當時的請旨內容,是要裁撤艦船。

而正月朱四的回復,是“不宜紛更,如弘治年例,以後不許再議增減”。

這份詔書下去,南京錦衣衛還是有辦法賺錢,就是以巡江官校的名義,敲詐勒索過往的船只,再次引來民怨沸騰。

朱浩代皇帝批復:“革錦衣衛巡江官校。”

來個一了百了。

……

……

第五份。

涉及到楊廷和弟弟楊廷儀。

朝中有數名言官,以其貪贓枉法,對其參劾。

此人歷史上於正德十六年,嘉靖帝剛登基時,便被給事中方鳳給參劾貪墨枉法,當時楊廷儀便以疾病為由請辭回鄉,而因為朱浩的出現,新皇跟楊廷和勢力相鬥異常激烈,以至於方鳳參劾楊廷儀之事並沒有出現。

這就是蝴蝶效應的影響。

到現在,楊廷儀仍舊是“病休”,只是從兵部左侍郎的位置上退下來,卻一直留在京城養病。

年初病差不多好了,楊廷和覺得跟小皇帝的爭鬥有些力不從心,便想把弟弟調回朝廷,在旁輔助。

朱四提出開礦後,楊廷和有意重啟易州山廠,以楊廷儀以戶部左侍郎來兼領此差事,一來是讓楊廷儀打進戶部體系,幹擾小皇帝在戶部內有可能進行的改革,再就是以易州山廠的供求關系,影響唐寅開采的煤炭供應。

但楊廷儀這個人……

有點像楊廷和的二兒子楊惇,完全是扶不起的阿鬥,沒有楊廷和那麽深謀遠慮,不是做大事的料。

說白了就是一心想撈銀子,中飽私囊,名聲狼藉。

楊廷和要不是看在楊廷儀有點能力,又是進士出身上,否則也不想用這個弟弟。

朱浩的批復很簡單。

不是有人參劾楊廷儀嗎?

那就安撫之。

將參劾的人訓斥一番,並對楊廷儀一番褒獎,對其能力予以充分肯定,全篇不提任何有關楊廷儀人品問題,也不提其跟楊廷和的關系,總的來說……就是朕知道你有罪,但就是不治你,讓你下不來台。

如歷史上一樣,都是想方設法把楊廷儀逼走,除非楊廷和兄弟倆能厚著臉皮,繼續讓楊廷儀頂著輿論壓力留在朝中。

……

……

第六份。

武宗皇帝駕崩快一周年了,稱之為“小祥”,要派人前去康陵致祭。

又是朱四能批但不想面對的問題。

朱浩代上朱批:“遣駙馬都尉蔡震往康陵,總攬祭祀等事……”

蔡震是明朝外戚,娶英宗第三女淳安公主為妻,正德朝時,以拷問下獄的劉瑾而名聲大噪,終正德一朝,一直都負責大明宗府事,明朝的宗人府負責管理皇親國戚等事務。

朱四登基,一直想排擠朝中守舊派,按朱浩的計劃,那就是不斷培植依附於皇帝的新勢力。

所謂的新勢力,就是前幾朝中,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勛貴,尤其是不受待見的皇親國戚,主要以憲宗皇帝的後嗣為主,再往前就是英宗的,這些人本來就是皇親國戚,聲望和影響力都在,還容易掌控。

蔡震很識相,在朱四登基後不斷給蔣太後送禮,甚至私下跟蔣輪接觸,示以交好之意。

朱浩這屬於投桃報李,讓蔡震逐步掌握實權,以皇室宗族的影響力,為小皇帝獲得人脈支持。

……

……

第七份到第十二份。

全都涉及朝中人事任免。

並不一定是朝中要害衙門,地方布政使司居多。

吏部雖然已有人員報上,但朱四多不想遵從吏部的核選,便讓朱浩從中做點文章。

零碎事,朱浩也只能零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