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棒子打死(第2/2頁)

王瓊算正直大臣嗎?

不算!

王瓊身上的汙點不少,但多數時候是因為正德時期朝綱敗壞,佞臣當道,想要維護朝堂穩定,那些忠直的大臣不得不放下身段,采取“曲線救國”的策略,與昏君和近佞巧妙周旋。

當時兵部作為正德帝掌握朝堂的橋頭堡,你讓一個兵部尚書能做什麽?後來王瓊當了吏部尚書,官員的考核任免等事,還不都在朱厚照以及身邊佞臣的掌控中?

在保全楊廷和、梁儲、蔣冕等內閣大學士這件事上,王瓊是出過大力的,還舉薦了王守仁等能臣,平定寧王之亂,西北應州大捷也有王瓊的功勞……

但楊廷和可不會記得王瓊的好,就是想將其一杆子打死,更多是怕王瓊回來,再形成一股可以跟自己對峙的勢力,美其名曰不能讓奸臣回來“敗壞朝綱”,行的卻是黨同伐異之舉。

論貪贓枉法,楊廷和的弟弟楊廷儀更甚,但現在還不是好好的?

蔣冕發現,跟楊廷和對話越來越困難。

以往還能以朋友的身份,探討一些朝事,交換意見,但現在楊廷和態度愈發強硬,兩人談話他有一種下級跟上級匯報的意味,作為上級的楊廷和那是一句話也聽不進去,開口就是教訓和規正,絲毫不給面子。

之前蔣冕還以為,楊廷和是因為在內閣等公開場合,必須得繃著臉,保持威儀,現在才明白,楊廷和性格已變,就算是這種私下場合,也不會有絲毫通融。

“可是最近陛下對於朝事,已很少直接過問,若長此以往,不怕令陛下失去對朝政的熱忱?我們苦心栽培起來的聖君明主,只怕尚未成型,就開始荒馳朝政……”

蔣冕還是竭力勸解。

你楊廷和這麽強勢,是在打擊小皇帝的自信心,別以為誰都跟你一樣寵辱不驚,人家一片熱情要做點實事,急是急了點,但不能一棒子打死吧?

剛剛當上皇帝,有能力,還能做事,一再打壓,結果是什麽?結果就是讓小皇帝不再把朝廷大事當回事!

這就是你楊廷和想要達到的目的?

“若帝王只因為一點挫折,便無心朝事,談何明君聖主?自古以來的聖明君主,哪個不是自如履薄冰中一步步走出來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若是帝王連絲毫憂患之心都沒有,還指望他成就大業?再說如今四海升平,他只需守成便可,莫非還真期待他開疆拓土,有多大的作為?”

楊廷和振振有詞。

蔣冕搖頭苦笑。

這下徹底談不下去。

“大禮方面……”

既然勸楊廷和無意義,那就說說大禮議的事,至少在這一點上,二人的意見是相同的。

最近朱四在大禮方面沒有刻意爭取,蔣冕只能避重就輕,隨便跟楊廷和談幾句。

……

……

楊廷和的改變,是朱浩一步步促成。

歷史上楊廷和在朱厚熜登基後,雖然君臣間有不少嫌隙,但至少對新皇還是保持了極大的尊重,逐漸放權,讓嘉靖帝一步步成為擁有實權的君王,三年時間就把首輔的位置讓出來,從此後朱四開啟了一段十幾年“勵精圖治”的歷程。

嘉靖的轉變,是在登基二十年後。

嘉靖執政中後期朝綱敗壞,是因為朱四本來就不是什麽勤快人,還有一股莫名的執拗,追求長生,性格多疑……

朱浩給朱四出謀劃策,看起來都是在幫朱四,其實就是為了讓朱四急於攫取權力,去開罪楊廷和,逼著楊廷和出手阻止,那君臣間的矛盾自然就會形成,朱四只能仰仗朱浩來對抗……

朱浩清楚一點,若是朱四更信任楊廷和,那他朱浩就什麽都不是,甚至出賣他的人指不定就是身邊人,更甚者幹脆就是朱四本人。

可現在這局勢……

朱四已不可能跟楊廷和講和,大禮議方面朱四吃了癟,讓其在心中暗暗較勁兒,如此一來朱浩在朱四身邊的價值愈發突顯。

想鬥爭,皇帝身邊又沒什麽能人,滿朝大臣又幾乎都站在楊廷和一邊,你能指望誰?

“……第二批四萬兩銀子,已調撥往江淮等處,進購錢糧,還有如小當家提到的鐵器等,會在春夏之交送至西山,至於小當家提及在京東之地開礦,建設鐵廠之事……說來慚愧,永平府不曾有什麽大鐵礦,也問詢過開礦的行家裏手,都表示勘探出礦的難度很大。恐怕要小當家親自去才可……”

蘇熙貴三月去了一趟山東,剛回來。

之前賣礦之事被楊廷和叫停,但蘇熙貴對煤礦的投資熱情沒有絲毫減少,朱浩也將產出賣給蘇熙貴,以蘇熙貴遍布天下的商業網絡進行銷售。

當下二人仍舊是最好的生意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