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楊老頭也要面子(第2/2頁)

楊廷和打量兒子:“此等事,民間也有傳聞?”

顯然楊廷和沒料到,這次西北戰事,牽連如此大,有什麽消息竟然很快便傳遍京城各處,引發人心浮動。

楊慎道:“還有消息,說先前那位總督……在宣大時,並未引起什麽亂子,把各方關系平衡得很好,可父親一意孤行,非要拿到宣大軍權,絲毫不顧前方軍情緊急,斷然將臧鳳撤掉,換上了彭尚書的人。

“許多人都在說,彭尚書這位故交,毫無帶兵能力,任宣大總督,只會令邊疆形勢趨於惡劣。”

“哼!”

楊廷和冷哼一聲,“這是有人刻意在外邊放消息吧?”

楊廷和不是傻子。

這次宣大軍情,肆無忌憚為民間議論,很可能是有人想借機打壓他楊廷和在朝中的威嚴,為將他趕下台做準備。

楊慎道:“若有人刻意傳謠,必須盡快遏制源頭,兒的意見,請旨從三邊調撥兵馬,增援宣大一線,如此方能化解宣大一線面臨的巨大壓力。”

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既然韃靼人的進攻重點從三邊轉移到了宣大,那就從三邊調兵到宣大,難道韃靼人能集中優勢兵力,我們不會照做?

楊廷和面色漆黑:“你以為有那麽容易?”

楊慎被頂回來,心裏自然不服。

楊廷和嘆道:“從宣大撤換總制開始,宣府、大同和偏頭等處將官,跟新總制之間的矛盾便已種下,若此時從三邊調兵,宣大地方將官作何感想?他們會不會以為朝廷要對宣大之地徹底進行清洗,提前調兵彈壓?”

“父親過慮了吧?不過是平常換防而已……”

楊慎覺得父親完全是杞人憂天。

楊廷和也很郁悶,因為局勢突然發展到不可控的地步。

“此話若放在幾個月前說,那的確擔憂過甚,可現在……陳九疇到宣大後,連治所都不敢選在宣府,而宣大地方上有諸多前朝余孽,他們本就怕被朝廷清洗,如今朝廷稍微有動作,他們就會遐想……關鍵是……不該把臧鳳撤換啊。”

到現在,楊廷和也後悔了。

若是臧鳳還留在宣大總督這個職位上,那宣大一線出現軍事壓力,西北換防屬於正常調動,楊廷和也就沒那麽多顧慮。

但現在朝廷有了撤換臧鳳的先例,又有三邊出身的陳九疇繼任宣大總督,如此一來,宣大地方上人人自危,你現在搞什麽換防,不怕引起軍變啊?

要是一般時候,你們敢嘩變,直接調兵滅了就是!

問題是現在什麽時候?

韃靼人正在猛攻宣大一線,若激起軍變,一步不慎……那宣大之地可能就要翻天,京畿也將會面臨危險境地。

楊慎聽出父親話語中蘊藏的焦慮,當下道:“經父親這一說,的確如此,兒在想,會不會有人在臧鳳的事情上,為父親挖坑設絆呢?”

楊廷和擡頭瞪著兒子。

你小子會不會說話?

你意思是你老爹我掉進別人預設的陷阱?你老爹我不要面子的麽?

楊慎看出父親著惱,急忙改口:“如今宣大地方已在父親掌控下,父親可以用的方式很多,實在沒必要過分擔憂。”

意思是,不管你是不是掉進陷阱,但宣大軍權拿到手卻是無法辯駁的事實,小皇帝軍權旁落,現在手頭就只剩下京城的戍衛權,如此一來,小皇帝不就被你牢牢地控制在手裏了麽?那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楊慎見父親臉色沒有緩解,再道:“若軍情緊急,大可從遼東等地,甚至可以直接從京營調遣人馬往宣府,必可保萬無一失。”

楊慎不說這個還好,聽他這麽一說,楊廷和臉色更差了。

“用修,你可知今日陛下遣司禮監太監來內閣傳了什麽話?”楊廷和問道。

楊慎自然不知。

楊廷和嘆道:“陛下說,宣大軍情緊急,希望從三邊調遣人馬往宣大,而京城周邊則需加強防務,最好從遼東等地將兵馬調遣至京城,仿正德朝先例。”

“陛下分明是亂來!”

楊慎道,“那他豈非跟先皇一樣了?”

楊廷和搖頭:“先皇時,奸佞調遣人馬來京,謀取的是京師防衛大權。而如今,陛下提出此議,乃是因宣大軍情緊急,提前籌謀……能一樣嗎?此議一出,內閣無人反對,均覺得此乃老成謀國之言,慨嘆於新皇的睿智。

“先前為父都沒往深處去想,如今看來,這是陛下早就布好的一步棋,為父或許已深陷棋局,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