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有條件的堅持己見(第2/2頁)

楊廷和道:“這節骨眼兒上,陛下時候挑得也倒準確。”

“哦?”

毛澄望著楊廷和,不知楊廷和為何會有如此論斷。

楊廷和就沒說,現在因為西北軍務緊急,正是需要朝廷上下一心的時候,這時皇帝提出重新議大禮,明顯就是用此來要挾文官,讓文官妥協。

但這明顯是要拿大明的國運來賭,在楊廷和看來,皇帝非常任性胡鬧,一點也沒有明君的風範。

“對了,陛下還跟我提及,說是以右僉都禦史往內三關去的唐伯虎,從西山調走了一批人隨軍,帶去不少剛鑄造出的火炮、火銃和新式軍械……聽聞西山那邊造了個很大的軍械工場,但因都是內府出的錢,外人很難過問。”毛澄道。

楊廷和皺眉:“陛下為何要對你說這些?”

毛澄一臉無奈:“我又如何知曉呢?總之陛下說都說了……或是陛下覺得,唐伯虎在西北能立下什麽潑天的軍功,以此讓唐伯虎在軍中站穩腳跟,從而獲取西北軍政大權?以此來……威逼利誘?”

毛澄其實也很迷惘,小皇帝這是要幹嘛?

跟我單獨談議大禮的事就算了,還把唐伯虎的事告訴我,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一般,他是覺得我會像孫志同孫老頭那樣遇事三緘其口?

就算我跟楊介夫之間有一些誤會,但有了事,我還是會第一時間來跟楊介夫說啊。

楊廷和琢磨了一下,突然鼻子裏發出冷冷輕嗤的聲音,道:“陛下這是覺得自己翅膀硬了。”

“啊?”

毛澄更加不解。

你楊介夫思索半天,就從這些事,得出這麽個結論?

楊廷和道:“陛下是覺得,他已能控制京師,也能控制西北,甚至連南京都在其手,已無所顧忌,要跟朝中老臣談條件了……這不是跟你商議大禮之事,而是對整個朝堂的人下最後通牒啊!”

毛澄倒吸一口涼氣,道:“介夫,你可不要老把事情往壞處去想,我看啊,陛下未必有此意。”

雖然毛澄還在替小皇帝說話,但他知道,一旦楊廷和有了如此想法,以自己的能力,很難去改變什麽。

其實楊廷和的分析順理成章,很有道理。

“對了介夫,你說京師和西北,我能理解,這南京之事……”毛澄突然意識到,楊廷和的話語中好像有些歧義。

好端端的,怎麽提到皇帝已把南京掌握在手的言論?

“憲清,我知你在議禮之事上,受到的壓力不小,但你一定要堅持住,這朝中誰都能松懈,唯獨你不能,無論陛下說什麽,你只需堅持到底便可。至於旁的事,我會酌情處置。”楊廷和用言語去安撫毛澄。

毛澄起身,點點頭表示同意,但心裏還是有根刺。

你楊介夫其實就是跟我說,我負責我自己的事,別的事不想讓我摻和唄?連跟我說一聲都不行?

就這樣,還想讓我對你推心置腹呢?

楊廷和道:“若是陛下再於朝堂上提出議禮之事,大不了再找人去據理力爭便可,你也無須太過擔憂。最近若無旁的事,你無須來見我,要避嫌啊。”

又在提醒毛澄,現在一碰到大禮議之事,你就跑來跟我說,弄得好像大禮議就由我楊某人一人負責一般。

你作為禮部尚書,只要堅持原則不動搖,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主見”,雖然這主見是我賜給你的。

毛澄道:“希望你能安撫住陛下,或是單獨跟陛下進言,議禮之事可不能重開啊。”

……

……

楊廷和跟毛澄見完面,心裏也有數了。

無論新皇作何感想,至少楊廷和總結起來,現在小皇帝已覺得自己能獨當一面,開始要跳過他楊廷和辦事,君臣以往只是小有矛盾,還沒有發展到激烈爭鋒的地步,只怕這面對面的爭鋒就要起了。

楊廷和覺得,皇帝見毛澄,有些操之過急,如此他楊廷和提前得知消息,可以早做準備。

第二天朝議時,楊廷和主動提出南京防備的問題。

重點提到,魏國公徐鵬舉在南京守備任上,並沒有做到盡職盡責,並以其年輕為由,要加強對其管控,雖沒有明說要把此人給撤換掉,但話裏話外其實透露出這意思。

楊廷和可不是故意把徐鵬舉往新皇勢力那邊推。

其實他就是想讓徐鵬舉知道,真正能左右江南局勢之人,是他楊廷和,而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皇帝。

遇到事的時候,小皇帝是保不住他南京守備職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