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唐軍門(第2/2頁)

李鏜說是帶唐寅去檢校三軍,其實就是找唐寅訴苦。

說白了。

就是要錢要人。

西北局勢就是這樣,從弘治年間改了鹽稅的開中法之後,西北的財政就一年不如一年,到現在基本全靠朝廷調撥,若是朝廷調撥不來,將士們就要喝西北風,朝廷不負責養活,而屯田也沒法進行,使得將士們沒事就只能去打秋風一般找地方官員和百姓的麻煩。

修城塞?

對不起,除非是西北重要的關隘,才會去修。

你一個內三關關口,等韃靼人殺到你這裏,直接面對京城了,還修你幹嘛?直接把京城城墻加固一點,不比修居庸關強?

如此也體現出內三關在戰略地位上的尷尬。

既不能正面迎敵,說是作為京畿防禦的最後一道屏障,但其實朝廷有什麽好處,都不會想著內三關。

上面不給調撥錢糧和專款,現在好不容易西北有了戰事,韃靼人的掠奪也延伸到了內三關周圍,朝廷還派了新皇派系中赫赫有名的唐伯虎來當內三關總督,李鏜當然要趁機來找唐寅訴苦要錢。

唐寅嘆道:“有關內三關的情況,本官到來前已有耳聞,只是我此番只是帶兵來鎮守,加強防備之事,並不歸本官管啊。”

你跟我要錢?

我唐某人是給朝廷打理過一些賬目,但我就是個跑腿的,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幾人上了關口城頭。

從城門樓子往遠處看,但見前方崇山峻嶺,沿著官道過去幾裏,便是一馬平川的曠野,此時因為正遭逢韃靼人叩邊,原野上見不到任何活動之物,只有天上飄著一些不知道什麽物件。

“唐軍門,您看,最近周圍總有一些東西飛在空中,也不知是什麽,是否乃是韃子派來的?”

李鏜指著遠處道。

蔣輪笑道:“不用怕,那是我們派出去的。”

張永驚訝地問道:“天上那些?那是……什麽?”

唐寅道:“叫熱氣球,就好像放天燈一樣,用火燒著就能升空,若是停了火,球就會逐漸下降,若是配合這個,可以刺探敵情。”

說著,唐寅拿出望遠鏡。

“好東西。”

張永瞥了一眼,笑呵呵說道。

張永作為正德時期軍中有名的人物,當年興王府為朝廷采購的望遠鏡,他是有份得到的,當唐寅拿出望遠鏡,張永就知道唐寅也算是行家。

李鏜道:“唐軍門是說,以這能升空之物,在高空用望遠之物,刺探敵情?”

張延齡冷冷嗆一句:“敵人又不在此,刺探什麽?”

張永笑道:“建昌侯或有不知,這是提前做防備……所謂登高望遠,若是能在半空中,配合望遠之物探查,韃靼人只要殺來,必然能提前預警,這可比烽火台有效多了啊。”

“本侯就不信了!”張延齡冷聲道,“就算看到了,怎麽傳信?他們飛回來,怕是黃花菜也涼了。”

唐寅道:“會有專門的傳信信號,這不難。”

正說著,遠處熱氣球突然晴空發出一個紅色的信號彈。

張永突然緊張起來:“這是有敵情?”

“沒有,這是每個時辰要報的情況,表明平安沒事,並且他們也沒遇到什麽危險,無須他人馳援……現在這熱氣球只是在居庸關一處使用,回頭還要用在紫荊關和倒馬關。”唐寅微笑道。

張永疑惑道:“這是咱大明造的東西?從京城走的時候,沒聽說過啊。”

唐寅笑了笑,沒多做解釋。

其實他也是到了西山軍工廠後,才知道有這玩意兒。

而且朱浩還特地讓錦衣衛訓練了哨探,所用都是前興王府嫡系人馬,在西山時遇到晴天就放出去,觀察天氣和風向,同時也監視西山周圍是否有盜匪出沒,這東西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已培養出一批相對懂得操控的人手。

但因為技術相對落後,只能在晴空、無風或風力低的時候派出去,並且可能會遇到臨時“迫降”的情況,用在前線第一線,可能會出現偏差。

現在等於是在以戰代練,靠在內三關周圍放飛,刺探周圍是否有韃靼人襲擾內三關。

“好了,還是由李將軍帶我們去檢閱一下城中兵馬,最近本官帶來的人馬,也都駐紮在城內,希望不要引起什麽糾紛,有事的話要嚴格執行軍紀……城頭這邊,本官打算多派一些人,順帶把剛鑄好的火炮運上來,培養出一批合格的炮手!”

唐寅自信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