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政治涵養(第2/2頁)

可也有人認為,禮部尚書毛澄應當入閣,若是毛澄出來應選的話,那幾乎是十拿十穩的事情。

但毛澄自己對此事卻沒半點興趣,甚至都沒做相關的運作,也是他知道,現在留在禮部還能當一部大佬,能做點事情,或是在某些事上不受楊廷和的管控,可若是入閣……那就徹底成了楊廷和附庸和小弟。

毛澄可不傻,這種給自己找麻煩的事,他才不會去做呢。

第一次廷推後,楊廷和私下跟蔣冕、毛紀二人商議。

毛紀直言不諱道:“我看明日陛下很可能會再有動作,現在怎麽看,事情都好像有些不對頭。”

蔣冕神色拘謹,未予以評價。

楊廷和則感覺到,此事多半跟楊一清或者謝遷回朝入閣之事有關。

毛紀問道:“介夫,不知你作何感想?”

楊廷和道:“若是再無人選推出,或當以劉東川入閣,如此既能安人心,也能讓陛下不再於此事上糾纏。但要確保入閣者,只有一人。”

“這……”

蔣冕和毛紀對視一眼,二人眼神中都多少帶著些許不理解。

其實這就是格局了。

楊廷和在朱四登基後,一直采取的是強硬但不失委婉的方式去跟小皇帝溝通,看起來楊廷和很強勢,但其實在大禮議、人員調度等方面,楊廷和表現出了極高的涵養,明知跟小皇帝死爭到底會破壞君臣間和諧的關系,所以在很多事上都選擇妥協。

自打新皇登基開始,從六部尚書的任命,以及對王瓊陸完等人的定罪,還有讓袁宗臯入閣,對唐寅入朝之事的妥協……

每一件事上,楊廷和都是多少有些利益損失的,也就是說,楊廷和不是那種為了強硬而強硬的人,他懂得審時度勢,心胸豁達,乃是個會做實事的權臣。

這也是為何歷史上楊廷和在朝時,即便跟朱四矛盾重重,卻能得到善終的根本原因。

當然君臣間還是會有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先前楊廷和表現最強硬之事,就在於拍賣煤礦、征收礦稅,當時楊廷和也是覺得自己被小皇帝給戲弄,本來可以跟小皇帝好好商量,後來幹脆以硬碰硬的方式逼迫小皇帝收回成命。

但最後還是“各退一步”,小皇帝放棄繼續拍賣煤礦,但楊廷和也同意西山繼續開采煤礦……雙方沒有鬧到徹底撕破臉的地步。

這次的事。

楊廷和也是體現出極高的政治涵養。

其實這也是他內心選擇妥協的結果。

相比於讓楊一清回朝入閣,楊廷和更能接受劉春入閣,雖然劉春不是自己派系的人,但至少是正統翰林學士出身,在朝的聲望也不低,劉春入閣之後也還難撼動他楊廷和內閣首輔的地位。

可若是楊一清入閣,那情況就大為不同,楊廷和承擔不起這最壞的結果,所以只能選擇妥協,選擇答應聽小皇帝的建議,把劉春給安排進內閣。

……

……

毛紀和蔣冕多少也聽說過楊一清要回朝的事,但因為楊廷和沒明說,他們只能猜測,可能與之有關。

等翌日再朝議時。

由內閣次輔蔣冕走出來提議:“陛下,臣也認為,以翰林學士劉春入閣,較為妥當,他在朝日久,掌誥敕之事一向都中規中矩,嚴守大明法度……”

一上來,由蔣冕代表內閣對劉春吹了一頓彩虹屁。

內閣人員出來表達態度,這事就變得很微妙了。

本來很多楊廷和派系的,準備繼續出來據理力爭,表明劉春入閣之事有多不適合,再論斷一下豐熙和石珤入閣有多少好處……畢竟石珤也做了幾個月的吏部尚書,從吏部尚書退下來當了翰林學士,不入閣真是可惜了。

但現在蔣冕代表內閣出來說話,就等於說是告訴朝堂上的人,內閣已在誰入閣的事情上,達成了共識。

誰再出來反對劉春入閣,那就有些不識時務。

朱四聽完蔣冕的話,皺眉道:“蔣閣老,朕沒聽錯吧?先前好像……朝中對劉卿家入閣的事,多有抵觸,怎麽今天突然……”

蔣冕道:“臣只是想問一句,陛下此番是要一人入閣,還是……多人?”

朱四笑了笑道:“一人也可,再多找一人……都是為了給你們分擔辛勞。”

此話一出。

很多人聽出來問題所在,好像皇帝昨天嘴上說很支持劉春入閣的事,但今天聽內閣支持劉春入閣,不太滿意,還要臨時再加個入閣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