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皇帝不急,誰都急(第2/2頁)

張佐遲疑了一下,苦笑道:“應該……不至於吧?”

朱四道:“的確,韃靼人是從白羊口進外關的,長驅直入,他們的人馬本來就有限,若這是在北關外,韃靼人主要活動的區域,發生什麽事情都有可能。即便如此,朕還是要先堵上他們的嘴,等戰報徹底出來後,朕再跟他們說。”

張佐心說,陛下還真挺有耐性的,換作是我,早在那群文官面前好好揚眉吐氣一把了。

朱四突然擡頭問道:“朱浩有消息嗎?”

張佐又是一怔。

好家夥,西北軍情你都提不起興趣,對朱浩卻這般關心?看樣子朱浩的行蹤,比韃靼人的行蹤都讓你沉迷啊。

張佐道:“具體情況不清楚。不過料想,最近幾日該動身回京師了。”

朱四終於咧開嘴笑了笑,臉上多了幾分歡愉之色:“朕其實挺可憐姓楊的,朱浩在京城的時候,他們就鬥不過,可以說朱浩有隨機應變的鬼神之才。現在朱浩人不在京城,他們還是鬥不過……這算什麽?就憑他們,以後休想跟朕掰手腕。”

張佐聽了,心裏不是個滋味。

雖然有些話張佐也認同,比如說朱浩的確有鬼神莫測的才華,但真要說朱浩一個人可以鬥得過滿朝文武,這話說得有點滿了吧?

“好了,估計這會兒唐先生已經帶兵馬往宣府鎮去了,明日早朝上,朕就提議讓唐先生暫代宣大總督,看誰還敢有意見!”

朱四把彈珠往旁邊一放,伸個懶腰,好像大功告成一般說道。

張佐道:“陛下,就算唐先生有功勞在身,但宣大總督之職,可是……至少要侍郎才能兼領的。”

朱四不屑道:“侍郎?朕還想讓唐先生當尚書呢。憑什麽有功之人,就不能領其該領的功勞和職位?再說了,唐先生也不是一介布衣,他不是舉人出身嗎?難道有規定說,舉人不能當侍郎?”

張佐仔細想了想,好像真沒這個說法。

大明以舉人做官,做到尚書之位的人大有人在,不過都以大明開國初期科舉選才數量匱乏有關,洪武時期以舉人做到尚書之位的比比皆是,諸如戶部尚書夏原吉、禮部尚書呂震、戶部尚書郭敦、戶部尚書年富等。

而明朝中期,這種現象就很少見了,只有周瑄和賈俊二人,分別做到了南京刑部尚書和工部尚書。

若是朱四非要以唐寅晉升高位,並非沒有先例可循,但以唐寅這樣當官才一年多,就要升為宣大總督……在大明絕對是頭一個,其實當內三關總督時,已屬於破例提拔,若再晉升……張佐不敢想象,來日朝堂上的爭論會有多兇。

……

……

這一天西北前線的戰報,如雪片一般紛紛傳到京師。

而唐寅在居庸關跟韃靼人一戰的全貌,也逐漸展開在京城各方勢力的人面前,讓人驚嘆不已。

以火藥奇襲,炸敵營之後,韃靼人敗退,守軍有節制出擊追殺……到日落時所得知的戰果,僅僅是到當天中午,能總結和陳報,韃靼人死亡人數已超過五百人,更可甚者,還俘虜了三四百名韃靼人……這在以往任何一戰中,都是很難見到的情況。

韃靼騎兵一向以來無影去無蹤而著稱,能殺掉砍個腦袋回來領功,已很難得,畢竟大明沒有割敵軍耳朵的習慣,都是拿敵軍首級來辨別軍功,最大程度避免冒功的情況出現。

鬼知道一個左耳朵是敵人的還是己方的?難道耳朵還能長成兩種模樣,分清敵我、男女老弱不成?

這戰報結果,聽起來有些荒唐。

要說殺敵軍個二三百,還能理解,俘虜三四百……要是真把這些俘虜押回到京城,那這熱鬧可就大了,大明百姓還都沒見過這種成群結隊的韃靼俘虜呢。

“……情勢不妙啊。”

內閣值房,蔣冕看到兵部最新陳報,苦笑著說了一句。

楊廷和知道這所謂的“不妙”,說的不是居庸關外的戰局,而是唐寅賺取功勞的進度。

唐寅在西北取得的功勞越大,對他楊廷和以及背後文官勢力的威信打擊就越大,新皇勢力也愈發難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