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各有糾結(第2/2頁)

“孫老,這是何意?”

朱浩迷惑地問道。

孫交道:“應該是我問你什麽意思才對……先前我單獨問過司禮監掌印張公公,他說有關錢糧調度之事,他了解不多,不如問你來得實在些。”

朱浩搖頭苦笑:“張公公還真是直接。”

“他也是被我逼煩了,現在其實我也很想知道,內府到底有多少銀子?為何內府賬目明明抽調不出銀子,戶部今年也幾乎沒有往內府調銀子,可每次陛下總能從內府劃撥出銀兩來?”

孫交語氣變得不善起來。

現在內府等於是超脫戶部控制,其實本來彼此也不隸屬,只是內府賬目一向都是由戶部進行查驗。

但現在內府明顯有兩本賬。

一本賬是做給戶部或者說是內閣看的,另外一本則是實際賬目,但這賬目到底掌握在誰手上,如今內庫又是什麽光景,孫交作為戶部尚書一無所知。

朱浩笑著把公文放下,問道:“內庫不用戶部以及朝廷倉儲中調撥銀子,這不是好事嗎?今年朝廷開支這麽大,陛下用度方面沒有超支,這更是天大的好事……孫老何必問那麽多呢?”

孫交厲目相向:“你是覺得,老夫這戶部尚書,做得很不稱職,是吧?我看你啊,倒好像是給陛下理財的……你就說,現在內庫能調出多少銀子來吧……”

朱浩根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戶部調撥不出銀兩填補西北空缺,就想讓內庫出錢,但問題是,內庫的銀子又不是大風刮來的,又沒有從戶部調撥一文錢,哪有皇帝不從朝廷拿錢還要往外填補的道理?

不過自從朱四登基後,在楊廷和攛掇下,其實內府和戶部間已沒有那麽清楚的界限,說白了就是文官既想控制朝廷的開銷,也想控制皇帝的開銷,等於是要把公賬和皇帝的私賬都掌握在手。

戶部不給調銀子,本來可以把內府給控制住。

但朱四不爭也不搶,朕又不缺錢,幹嘛跟戶部要?

你們文官不總說西北開支大,沒銀子調撥給內府嗎?那朕就不用你們的錢!給你們節省了皇宮大內的開銷,以往這可是一個大窟窿,若是這都不行,還想跟朕要……朕一巴掌糊死你們!

孫交道:“按照以往皇莊官地收成看,一年所產糧食稅賦等,一共不到兩萬兩……即便加上皇宮在城內一些產業,所有收入應該不會超過四萬兩。但以老夫所算粗賬,這兩年內府開銷,已超過十五萬兩,不知銀子從何而來?”

朱四登基後,最想幹的事就是大興土木。

奈何條件有限。

朱四想為老爹修廟,最後大廟沒修成,只是修了個小廟;安陸陵寢要升級成皇陵,也需要銀子,安陸興王府需要擴建,依然需要調撥銀子,朱四還想給新媳婦添置點東西,讓宮裏人記得他的好……

總之花錢的地方多了去。

十五萬兩,其實已算是很良心的開支。

朱浩好奇地問道:“戶部一兩銀子沒撥?”

孫交發出冷哼:“戶部的確調了兩萬多兩銀子往內府,但西北開銷巨大,內府調出來的銀子遠不止這數……這都不算去年和今年年初西北出現缺口,內府當時可是出了大筆銀子。敬道啊,你跟老夫說說,內府一年到底能賺多少錢?”

孫交看出來了,內府能在脫離戶部節制的情況下,運轉正常,全靠有人暗中運作。

興王府那麽多人中,最有可能承擔這任務的,就是深得皇帝和興王府體系上上下下一幫官員信任,有隱相之姿的朱浩。

這才是孫交糾結的地方。

劉春疑惑自己如何上位,而孫交則憂心自己戶部尚書的差事被內府架空。

朱浩言辭含糊:“一年也就賺個一二十萬兩吧。”

“能賺這麽多?”

孫交很驚訝。

朱浩心想,這肯定不算銀號和一些大的工坊的收入,已算是相當保守的估計。

朱浩道:“多是開礦所得,皇莊提供了不少進項,至於商賈……其實南京那邊,也在提供陛下一些幫助,怎麽說呢,就是南戶部黃部堂,他有意入中樞擔任部堂,出錢出力那是一點都不含糊。”

孫交沒好氣道:“你這不是成賣官鬻爵了?”

“孫老,話可不能亂講,怎麽是賣官鬻爵?其實多是黃部堂內弟蘇東主,他跟黃部堂都是揚州人,跟徽商關系那叫一個親密,徽商現在都願意為新皇出錢出力,哪裏攔得住?再說了,他們也從我身上賺銀子……作為商賈,虧本的買賣,他們可不會幹!”

朱浩說話的口吻,簡直是在對孫交上市場經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