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換誰?怎麽換?(第2/2頁)

在銀子面前,張永就要好好想想了,自己算是新皇派系的人嗎?

怕是新皇對他會有隔閡,唐寅也不會把他當知己親信,而且他張永也不屑於聽從唐寅的調遣。

“厚禮,是多少?”

張永不玩虛的。

說送禮,那就看看你們的價碼是否能讓我心動吧。

吳州笑道:“紋銀三萬兩,若是張公公覺得不夠,還可再商議。”

這價碼的確很高。

當年劉瑾當政時,受劉宇賄賂,一次收了一萬兩便大喜過望。

張永收了那麽多人的禮物,從來沒有超過五千兩的時候,這彭澤一上來就送三萬兩,讓他覺得,這是個大方的人,或許真可以跟其談談這筆生意。

“嘶……不少,的確不少。”

張永一聽,臉上滿是笑容,旋即又皺眉,帶著疑慮道,“話說這西北軍政大權,不是咱家能幹涉的,就算將唐制台調回,要換上來的人,怕是陛下也要斟酌再三。咱家一介內臣,無甚能耐,就怕說出的話,沒人肯聽。”

吳州吹捧道:“居庸關之戰,要不是有張公公坐鎮,何來告捷?陛下對於張公公的意見,必定是在意的,只要張公公肯出言的話……”

張永道:“出言,就給三萬兩?”

作為一個太監,話說得淺顯直白。

他不像那些文人一樣,喜歡兜圈子,或者是打一些不切實際的包票。

張永覺得自己的意見不會被皇帝當回事,可他卻會替陳九疇說情,以換取這三萬兩……若是這邊說,你必須要成事才能給銀子,辦不成不給或者少給,那張永必定馬上翻臉。

吳州笑道:“這是自然。就當在張公公這裏買個交情。”

“好一句買個交情,買賣不成仁義在,這活,咱家接了!”

張永爽快答應此事。

……

……

轉眼過了新年。

到了嘉靖二年。

朱四對於自己皇位的穩固,有了一定自信,當皇帝也當出點水平來了,感覺江山萬裏,有自己一席之地。

年後朝議第一場,是在正月初七。

眾大臣年後上來就拿西北之事做文章,提出讓唐寅回京,換上更有經驗的人來接替其職位,並提到卸任的陳九疇一直留在大同等候調遣。

好像陳九疇隨時都可以重新上崗一般。

朱四面帶不屑之色:“朕對唐卿家做事能力很認可,現在他在宣府幹得好好的,為何要將他換下來?再說了,唐卿家回京師後,給他安排個什麽差事做?”

眾大臣一聽,有戲。

這算是在談條件吧?

皇帝的意思,不就是在說,你們只要給唐寅的官職合適,朕還是可以考慮的。

這件事非要由吏部尚書喬宇出來說話。

喬宇不再客氣,走到人群前,恭恭敬敬道:“陛下,西北軍務,涉及到兵馬、糧草、安民、屯田等諸多方面,若非長久在西北耕耘之人,難以兼顧各方。如今南京太常寺少卿出缺,或可以唐寅調往,繼任之。”

朱四一聽,頓時拉下臉來。

“太常寺少卿?還是南京的官缺?喬尚書,你是在跟朕言笑,是吧?立了大功,卻被調去南京,那給外放有何區別?”

朱四差點就要破口大罵。

又被朱浩給言中了。

安排唐寅去南京,還不給重要職位,看似調了個正四品的官職,屬於高升,卻是不痛不癢的職位,屬於混事的,目的還是讓唐寅遠離京城官場。

喬宇沒想到皇帝如此激動。

一個舉人,當官不到兩年,現在就能做到正四品的南京太常寺少卿,如此高官厚職,多少進士混多少年求爺爺告奶奶都求不來。

居然皇帝還不滿意?

喬宇沒讓皇帝滿意,他只能求助一般望向楊廷和,畢竟此事楊廷和才是主導者。

楊廷和出來道:“不知陛下想給唐寅,調遣如何差事?”

此言一出,奉天殿中瞬間響起“嗡嗡”的議論聲。

楊廷和不提建議,直接讓皇帝自己開條件,這君臣溝通的方式……還真是特別。

朱四道:“怎麽也該給個戶部右侍郎當當吧?”

楊廷和很不客氣回絕:“只怕此人難以勝任。”

“楊閣老,你讓朕提,朕現在就提議讓唐寅為戶部右侍郎,這很過分嗎?他為宣大總制,節調西北半壁軍權,難道不該掛侍郎銜?再說了,就算唐寅是舉人,大明也沒有規定舉人不能總制宣大,以往有過先例,不是朕擅作主張對吧?”

朱四不依不饒,就是要給唐寅爭個侍郎的官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