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利,即是原則(第2/2頁)

“呵呵。”

朱浩搖頭笑道,“蘇東主你考慮挺深遠啊。”

“哪裏哪裏……對了,先前送出去的那三萬八千兩銀子,是替黃公送的,給小當家的那三萬兩,則是鄙人的一片心意,這是兩件事,不可混為一談。所以小當家盡管放心,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絕對不會有第三人知曉。”

蘇熙貴很會來事。

都說了,我這是把黃瓚的罪證放到你手裏,將來你覺得黃瓚尚書當得不好,你隨時拿今天行賄朝中大臣的事來翻舊賬。

而且也說明了,三萬兩是給你的,跟黃瓚行賄無關,都沒有第三人知曉,那意思是連黃瓚那邊都不告訴。

其實蘇熙貴如此就等於是告訴朱浩,我是你的人,我對黃瓚只是禮數上盡最後的責任,無論黃瓚當不當得了尚書,我以後的靠山就是你朱浩,黃瓚已是過往雲煙。

朱浩笑道:“說得我都要好好掂量一下,這三萬兩銀子該不該收了。”

蘇熙貴一聽急了:“您可一定要收,要是覺得不夠,回頭再送一份來,這朝堂,馬上就要變顏色了……鄙人說的不是改朝換代,說的是這朝堂的當家人,要從姓楊的,變成姓朱的。”

朱浩道:“你這話大不敬啊。”

“呵呵,鄙人說的是國姓。”

蘇熙貴為自己的話找補。

“嗯。”

朱浩點頭,“這話中聽。這樣吧,這三萬兩的事,還是要有第三人知曉的,我會如實告知陛下。”

“啊!?”

蘇熙貴一怔。

你還真是什麽事都往上報啊!你說了這三萬兩的事,不怕為你的將來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朱浩道:“我就說,這是蘇東主為了表達對陛下修造火車、鐵路和大船的孝敬,用在公處,有部分也會調內府充作用度……話說最近內府那些貴人,日子過得很寡淡啊。”

蘇熙貴笑道:“有您支應,內府還缺錢?那我是不是……再……送點?”

蘇熙貴以為朱浩在哭窮。

但這世間哪有為皇宮貴人哭窮的道理?

宮裏缺銀子,只是張太後和那些宮裏的太妃什麽的,朱四和他老娘一點銀子都不缺,相反荷包很鼓,這都是靠朱浩運籌。

朱浩要讓朱四信任,必要讓朱四感覺到生活上的富足,銀子隨時能調度,不用事事倚仗戶部,直接找朱浩就行了。

“內府還是有銀子的,但不在賬上,而是在這裏……”朱浩指了指自己的心口。

意思是,銀子在我體內。

蘇熙貴嘆道:“也是,現在朝堂上,限制陛下的人太多了,多虧有小當家您,您當的可不單是您自家或是銀號的家,連國家也在您一手提攜中。”

又來拍馬屁。

“好了,用飯吧。”

朱浩道,“回頭我可能還要去見見楊用修,跟他說今日相見之事……我就說探聽到你想給陛下送禮,但苦於沒有門路……你看這樣行吧?”

蘇熙貴繼續樂呵呵:“隨您,您說了算。”

……

……

蘇熙貴愈發像個政客,不像是商賈。

朱浩甚至覺得,可能蘇熙貴也很適合當戶部尚書吧。

只是蘇熙貴沒有功名在身,而且他還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唯利是圖……所有的事都要先拿到磅秤上過秤,能賺錢的才幹。

這種人的原則就是銀子。

說不好聽一點,連原則都沒有。

看到跟他朱浩混,能有大作為,連提攜他的黃瓚都能甩到一邊。

這種人能大用嗎?

大明無論怎麽改,讀書人當官,至少有原則,朱浩不會隨便改變……讀書人總算知道禮義廉恥,雖然這種禮義廉恥更多只是嘴上說說,但多少要顧忌臉面。

第二天。

朱浩去找了李廷相,跟其提了請假之事,李廷相很認同朱浩的孝心。

再加上……

最近翰林院的確沒什麽事做,說是春講馬上要開始,朱浩還曾做過一段時間日講官,可能會安排什麽差事。

但問題是朱浩屬於年輕一輩。

翰林院內老家夥日講排次都排不過來,一個個爭著去,若是皇帝不主動提出來,誰能替朱浩安排?

做夢去吧!

朱浩請假也是一件好事,或許李廷相認為,朱浩馬上就要被調出翰林院,到地方上去當官了。

先前聯名之事,朱浩可是首席,論罪最大。

皇帝別的權力不太穩固,但要調個翰林去地方當官,只是一句話的事,連楊廷和都不會出面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