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問題一大堆(第2/2頁)

或是因為皇帝的主張沒得到臣子的采納,終於釀成今日之禍,皇帝心裏來氣,不想跟你們多廢話。

誰若是非要提,等於是自己往槍口上撞,你們有膽量就撞一個試試!

楊廷和代表的內閣,還有喬宇等六部尚書都在裝啞巴,此時誰敢捅這個馬蜂窩?

……

……

有關倭寇鬧事,朝堂議事沒有拿出結果。

但兵部這邊壓力卻很大,因為現在剿滅盜患的重任全在兵部,而北兵部因為距離事發地有些遠,調兵遣將明顯鞭長莫及,而南京兵部本來牛逼轟轟的尚書王守仁現在回鄉守制去了,如今南兵部尚書是漕運出身的老臣陶琰,指望陶琰調派兵馬去平定倭患?

彭澤這個兵部尚書腦袋都大了。

就感覺明明有蛀蟲在啃食大明柱梁,作為具體負責人,卻連怎麽除蟲都不知曉,任由蠹蟲肆意妄為。

朝議結束,彭澤不顧自己兵部尚書的臉面,屁顛屁顛地跑到楊廷和跟前問策。

楊廷和看到彭澤這窩囊模樣,心裏就來氣。

你彭澤不是很能耐嗎?先前在西北,外面都說你可以跟王瓊並列,還說王瓊嫉妒你的能力打壓你!

可現在西北的事指望不上你,東南出點禍事,你也照樣束手無策,就這你還跟王瓊相提並論呢?

人家王瓊隨便舉薦個王守仁,都能為時人稱頌,你呢?手下盡是陳九疇這般酒囊飯袋,這樣窩囊怎麽對你委以重任?

楊廷和道:“兵部下令浙江各道,嚴防死守,防止倭人進犯我州府,集中兵馬剿滅賊寇,就這還用得著我來提醒?”

彭澤心想,說套話誰不會啊?

我不知道直接下令地方,讓地方來剿滅?可問題是,事情因何而起?地方應該由誰來統調?誰來協調?到底是聽南京的,還是聽浙江都指揮使司的?地方上以各地知府來統籌人馬,還是以巡察禦史來協調?巡檢司要不要派兵?若是南京守備那邊出面協調的話,到底聽不聽?

彭澤道:“就近出兵,這點兵部能安排,可現在倭人情況不明,動向也不明,若是他們直接撤往海邊,揚帆出海,是否該從南京守備調遣船只進行堵截?我大明水師可是缺少戰船的。”

楊廷和聽完微微一怔。

旁邊劉春問道:“大明在東南不是一向有備倭的傳統?各地有備倭衛所等,為何卻連戰船……都缺乏?”

彭澤苦笑:“我大明水師已有數十年未曾經歷過水戰,就說前幾年寧王逆亂,南京也調遣不出足夠的船只用以備戰,還是靠南昌地方自行籌備民船,若是當時非要打水戰,只怕……”

一句話便解釋了為何在平定寧王之戰中,王守仁不去跟寧王的兵馬正面交鋒,而要選擇繞後。

因為寧王主力走的是水路,戰船上千艘,若是直接打水戰的話,王守仁毫無勝算。

所以王守仁走陸路,先去圍困南昌,然後來個圍城打援,這才將寧王叛亂早早給平定。

當時若真指望南京地方人馬以水軍跟寧王叛軍交戰,孰勝孰負還難料呢。

當然寧王叛軍的戰鬥力也的確孱弱,攻城略地並不是其所長,打個安慶都打不下來,也是造成後來叛亂很快失敗的主要原因。

蔣冕道:“欸?我好像記得陛下曾提過……造船之事?”

因為蔣冕是突然說出這句,一起往外走的幾人,一時間均陷入沉思。

似乎有這種傳言,但皇帝在朝會上提出來過嗎?可若是皇帝不提,又是從哪兒聽說大明正在造船呢?

此時孫交黑著臉快步跟上,邊走邊問:“諸位,可是要準備戰船?老夫聽說過,當初唐伯虎人在西山監督礦窯的時候,調撥很多的錢糧物資到天津三衛,籌建船廠,後來東南海防出問題,陛下曾提過要在戶部增加造船款項,被……否決。

“不過聽聞天津造船之事,一直都沒停下來,若是順利的話……現在該有一些能上陣的戰船吧?”

孫交的話一出,在場幾人心中都不由喊一聲“臥槽”。

皇帝這麽有先見之明?

本來只以為動動嘴,卻連實際行動都有了?

東南海防壓力,也只是去年才開始,說是要造船,朝廷都還沒審批通過呢,皇帝就未雨綢繆,先行派人先去造船?

朝廷不調撥銀子,皇帝就自掏腰包?

雖然說現在戰船什麽的,未必生產出來了,但光是這種防患於未然的意識,還真不是一般的草包皇帝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