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你是不是有所懷疑?(第2/2頁)

劉春好奇地問道:“志同兄你不是一直說要讓敬道留在戶部為郎中,專門負責開礦之事?”

好朋友一句話嗆來,孫交面子上有些掛不住。

心裏還在琢磨。

我這不都是為朱浩那小子好?既然是為他著想,難道你不應該跟我一樣的心思,覺得調湖廣當提學副使更適合他?

劉春見孫交不太想說朱浩的事,心裏似有主意,便不再糾纏這個話題,改而道:“最近楊介夫周遊內閣以及六部衙門,一直在交待他離朝後的事,有著諸多安排,似有意讓我一並致仕。而新入閣人選,好像是……邦彥。”

邦彥就是石珤。

孫交笑道:“先前談入閣人選時,你跟邦彥便是對手,他資歷弱你一截,卻是等此時頂替你?我看未必。”

“此話怎講?”

劉春一直對孫交的迷之自信抱有懷疑。

初時孫交提到劉春必入內閣,異常篤定,一點余地都沒有留,而且每次都鼓勵他往前看,當時他不覺得自己有機會入閣,結果還真進了。

當他在內閣過得不如意時,又是孫交說他會柳暗花明,結果皇帝就多采納他的票擬,雖然很多時候他只是提出意見,並沒有親自動筆,皇帝還是予以采納,就像是看穿了這是他的主張,對他異常倚重般。

前兩次都被孫交言中,又因為他現在在內閣中的話語權日益提高,楊廷和有意針對,想要讓他一起退下去,而沒提讓費宏致仕。

這次孫交又哪兒來的自信,覺得他不可能功成身退。

孫交道:“仁仲啊,事到如今,有些秘密不能對你隱藏……你不是問我為何明明嘴上說想讓敬道留在戶部,卻鼓勵他去湖廣當提學副使嗎?其實我是擔心,介夫乞老後不到一兩年時間,敬道就會入閣。”

“什麽?”

饒是劉春一直很器重朱浩,也想把朱浩栽培成為國之棟梁,但聽了孫交這番話,還是差點兒把面前的茶杯給推到地上。

你孫志同老糊塗了嗎?說話這麽不著調!

還楊介夫退後,一兩年內敬道就會入閣?你哪兒來的自信?

孫交搖搖頭,自嘲般苦笑了下,沒好氣地道:“你當先前,為何你比邦彥更有優勢,比他更早入閣?”

劉春臉上肌肉抽搐兩下,眉頭緊鎖:“聽志同兄的意思,是有人看在敬道的面子上?”

孫交輕哼一聲:“有些話沒法多講……你當為何楊介夫最近一直在跟同僚交待事情?好像有什麽事不能放心?那是因為他覺得,陛下身邊有幕僚暗中相助,就連陛下要調前湖廣提學張邦奇入京到翰苑,都為楊介夫阻撓,便是為此。”

“那……陛下身邊到底是誰在暗中出謀劃策?”

劉春忍不住問出口。

這個問題,其實不單純是楊廷和有所懷疑,朝中頂級文臣,但凡有些城府和心機的,誰看不出來小皇帝在跟楊廷和的爭鬥中一直不落下風,如有神助般,事情不尋常?

楊廷和何等的智謀和為官經驗?

前面那位正德皇帝,胡鬧任性慣了,楊廷和都能維持君臣關系不崩,朝堂不亂,本來以楊廷和的能力,要對付個初出茅廬、十幾歲過繼到大宗當皇帝的藩王世子,可說綽綽有余。

但縱觀這兩年多來,君臣對決時楊廷和吃虧的時候多,占便宜的時候少,而且每次占便宜都用了一些非常規手段。

而劉春作為內閣中人,熟知票擬和朱批內容,更加清楚,小皇帝在批閱奏疏方面,好像有得天獨厚的天賦,每次都能別出心裁,巧妙地解決問題。

這更加深了劉春的懷疑。

孫交面對劉春的問題,好似打趣一般笑道:“若老夫說是敬道,你信嗎?”

劉春一怔,隨後堅定搖頭:“不信。”

孫交道:“你為何不信?”

劉春不耐煩地道:“先不論敬道的才華和能力,單說這兩年,他在京城外的時候很多,平時又在翰苑中安分守己,從未見他做過什麽出格之事。但這兩年陛下對於朝局的把控,可說絲毫未曾懈怠……呃……”

孫交見劉春說了半截又頓住了,問道:“你是不是覺得,有些時候,陛下還是有所懈怠,只是不明顯?”

劉春盡管不想承認,但還是點了點頭,道:“要說懈怠,倒也不至於,只是有時會多多采納閣臣的意見,朝堂上與諸臣僚相處融洽,而有時卻行事激進,思慮周全卻又往往出人意表,致朝堂氣氛緊張……”

孫交冷冷一笑:“若是你把這些時間跟敬道在京與否對一對,你大概就知道,為何陛下有時懈怠有時激進了!

“這對少年一起長大,彼此知根知底,人前體現出來的,不過是他們演給朝中文武百官看的假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