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接著忽悠(第2/2頁)

張延齡在別的問題上,根本不會認同朱浩的觀點,但提到唐寅,張延齡卻不知怎的,打從心眼兒裏佩服,當下微微點頭:“唐伯虎確實有能耐,本侯跟他去了一趟西北,啥事都沒幹,軍功就到手了……他讓你來的?”

朱浩嘆道:“唐先生身份特殊,不能隨便出面,有些話他便跟我說了……我知道他想借我之口告訴建昌侯,幫一下昔日老友。”

“我就說姓唐的沒那麽忘恩負義嘛!”

張延齡心情好了不少。

感情這次去西北,還有特別的安排?那我就要賺軍功了啊!福兮禍兮,誰知道我不會因禍得福?

“他說什麽了?”

張延齡不由追問。

現在不管他信不信,至少提起興趣了。

朱浩道:“唐先生說,西北最近兩年,必定會有戰事發生,且現在草原上的部族已失去往日雄風,只要機會把握得當,一準取得場大捷,到時候壽寧侯或是建昌侯中的任意一位,就會獲得晉升,或許能執掌西北軍權。”

“哦?”

張延齡倒不是真的愚不可及,聽了這話,疑竇頓生。

你當軍功那麽容易賺取的?

就算這話真是唐寅說的,那也不可信。

朱浩湊上前,壓低聲音道:“其實我聽了這話,都想去西北了,就是不知唐先生是在誆人,還是確有其事。”

張延齡道:“你也想去?那感情好,本侯可以帶上你一起去三邊……”

朱浩苦嘆道:“我曾聽命於楊閣老辦事,老早就被阻擋在晉升名單外,以後我在朝中無論做出什麽成績,仕途都一片暗淡。就算有心去西北,也只能等唐先生安排……別看唐先生是陛下的人,但他對我這個學生沒得說,多有提攜。”

張延齡想了想。

有些事好像解釋得通了。

“你小子,提前知道本侯要被外放三邊,是唐伯虎告訴你的吧?難怪,你是文官那邊的人,卻能得到陛下親信眷顧,感情你拜了個好先生……唐伯虎具體怎麽說的?”張延齡問道。

朱浩道:“唐先生從陛下那兒,得知個機密消息,說是陛下準備將兩位國舅中的一位,安排為延綏領兵將領,另外一位,則安排去寧夏,雖然寧夏更為偏遠,但下一次戰事所起之處必定是寧夏,所以建昌侯在路上時,朝廷下旨問詢兩位誰去寧夏誰去延綏,建昌侯一定要爭取去寧夏。”

張延齡罵道:“你小子不安好心……明知道寧夏是韃子的主攻方向,你還讓老子去?”

朱浩好奇地問道:“建昌侯不想要軍功了?”

張延齡冷笑:“軍功重要還是小命重要?”

朱浩笑道:“真比起來,當然是命重要,但就算去了寧夏也不危險啊。建昌侯不妨這麽想……也是我大膽的想法,先不論唐先生是在賣關子,還是確有其事,再或者根本就是他瞎蒙的,但陛下願意聽他的啊。”

“嗯?”

張延齡皺眉。

“只要陛下信他,那你猜,陛下會把西北軍事布防重點,放在傳統意義上三邊首要重鎮延綏,還是放寧夏?”

朱浩循序善誘。

張延齡仔細想了想,道:“當然是寧夏。”

朱浩道:“是啊,寧夏有重兵把守,如此一來延綏守備相對就空虛下來,哪裏安全還不一定呢。”

“呵。”

張延齡聽得很帶勁。

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在他面前,以唯物主義的辯證觀剖析講解。

原本他還在想,這小子豬油蒙了心,居然跟我大講道理?不知道我張某人跟我家老大一樣,不喜歡聽這些?但聽了一耳朵,仿佛被洗腦般,越琢磨越有理。

朱浩道:“寧夏有重兵把守,在那兒能獲取軍功,一旦西北危險,陛下情急下一定會讓唐先生到三邊接替臧侍郎,到時你猜他會去寧夏,還是延綏?”

“自然是去寧夏。”

張延齡立即做出判斷,隨即面有得色——原來我也能從別人的分析中,判斷出時局的變化啊!

我可真是個天才。

朱浩點點頭:“西北軍事重點,就在於誰在寧夏領兵,只要建昌侯去了寧夏,那下一步就能獲取大把軍功,就算唐先生預言不準,陛下也會聽從建議,對於寧夏的防備分外看重,若建昌侯身在寧夏,定能得陛下青睞,我敢說,不用半年,建昌侯就能從寧夏回來了。”

“半年?”

張延齡顯然對於自己去西北半年接受不了。

朱浩道:“這一路,去趟寧夏就要走兩個月左右,回來又是兩個月,實際上留在寧夏鎮的時間,可能也就兩個月上下吧。

“另外,從唐先生口中,我還得知,陛下想用以前治理西北有方的大牛人王瓊,此人跟曾經的楊閣老不對付,他人在莊浪,就在甘肅境內,若是建昌侯能提前跟此人建立起聯系,那大把大把的軍功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