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小孩子掐架(第2/2頁)

朱浩大致看完,交還給孫交,微笑道:“孫老不覺得,這就是兩個小孩子掐架,不分立場對錯,純粹就是互相挑刺,互相攻擊?”

孫交眉頭深鎖:“你就只看出這個……”

由不得孫交不生氣。

我好心好意,拿了一份謄錄的當世名士手稿給你看,你琢磨半天,就認為是小孩子打架的玩意兒?

朱浩道:“怎麽,不像嗎?一個張秉用,年老中進士,靠迎合陛下上位,另一個看不順眼,但因為錯過上船的最好時機,所以反其道而行之,站在自以為的道德制高點上,抨擊另一派為歪理邪說,可問題是……有關繼嗣還是不繼嗣的問題,在當今陛下坐穩皇位的前提下,還有爭論的必要嗎?”

“為何不爭論?這皇位到底傳在哪一家?小宗和大宗的區別,你不會到現在都不明白吧?”孫交也生氣了,直接出言教訓,“敬道,你可別忘了,陛下的皇位因何而來,做人切不可忘本啊!”

朱浩正色道:“可是,就算是大宗,不也因為皇嗣斷續而絕脈?皇位往旁支傳,繼統者,既不為儲君養在深宮,又不為義子侍奉榻前,臨時一道詔書傳到封地,就此登上大寶……一個名分問題,真要比大明朝堂穩定更加重要?”

孫交聽朱浩侃侃而談,初時很生氣,後面就無奈了。

他也不琢磨朱浩的話是否有道理,一個古板的老頭,從來不會考慮年輕人的言論,在他們看來,年輕人就是不堪大用,缺少歷練……但有一點孫交不得不承認,朱浩主要還是在迎合皇帝的想法。

不是說把朱浩說服,皇帝就能收回成命的,所以他在這兒跟朱浩吹胡子瞪眼,本質上沒屁點作用。

孫交感慨道:“敬道啊,老夫理解你,有時不得不為之,但你就沒想過,想讓這朝堂穩定,非要有人退的話,不能是君王退一步嗎?”

朱浩好像聽了個天大的笑話般,略帶嘲諷地嗤笑一聲:“孫老是在言笑嗎?讓君王先退?我倒是想讓陛下有君子之風,可就算陛下自己,他想退能退得了?

“陛下背後可是有生母太後給予的巨大壓力,陛下要當孝子,難道只當一半?妥協就意味著只能給別人當兒子,把自家祖宗香火斷掉,你讓陛下吃這種悶虧,這是大臣應該有的想法?”

本來孫交跟朱浩講侯廷訓意見的時候,還挺執著,覺得如此一份引起朝野熱議的東西,或許能讓皇帝和朱浩知難而退。

但等朱浩分析立場問題後,孫交頓時感覺到,讓一個固執的皇帝放棄當孝子……好像是挺難。

畢竟朱四登基時就表現出了“孝”,接到傳位詔書,不著急從安陸出發,先去祭老爹,延遲幾日出發還對母親百般依戀,到了京城皇位還沒坐上就爭取從大明門入宮,而後就是力排眾議接老娘到京城……

種種跡象表明,皇帝是真的軸,不是突然發病。

這個病一直都有。

孫交板著臉道:“敬道,老夫想問你一個問題……陛下登基前,你跟他說過什麽?”

“呵呵。”

朱浩笑了笑,“孫老,你又要開另外一個玩笑嗎?我跟陛下說的事可多了,不知道你提的哪一句,就算我腦子好,跟你細說,恐怕幾天幾夜也說不完。”

孫交道:“老夫只問你,陛下接到先皇傳位的遺詔前,你是否給陛下警示過?他入京前的一系列舉動,還有入京後對於孝義禮法的偏執,你在其中扮演了什麽角色?可是你一直在背後推波助瀾?”

孫老頭到底有些頭腦,這點連朱浩都不得不佩服。

或許孫交知道他一直在朱四身邊充當著幕僚的角色,進而推測,由始至終都是朱浩在幕後主導。

朱浩搖搖頭:“孫老你高看我了,陛下入京前,我可一直在京城等候殿試,從京城到安陸山長水遠,如何提前做警示和安排?

“陛下少年喪父,對家庭的看重,孫老在安陸時便應該有所耳聞才是。至於說推波助瀾……陛下一心追求孝道,做臣子的只能鼎力相助,如此方符合為臣之道,何錯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