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設擂台(第2/2頁)

皇帝那邊出招了,肯定還有後手,光靠這麽一份東西就想把輿論拉回來?怕是沒那麽容易。

既然朝堂辯論,這邊文臣幾乎是齊上陣,另一邊總不能只派一個張璁應戰吧?

讓張璁舌戰群儒?

他配麽?

蔣冕一時踟躇,卻怎麽也想不出答案。

劉春提醒:“過去兩年,有關大禮之事,民間或有一些跟主流不同的議論,而朝中發聲者極少,且多為外臣,眼下並無新的消息,難道陛下準備召地方官員入京?”

蔣冕突然想明白什麽,失聲道:“那就要快!”

費宏問道:“何為快?”

蔣冕道:“大禮議關系法統,更牽涉大明未來長治久安,既然陛下身邊暫時無人相助,那就要趁有異議者到京城前,將此事蓋棺定論,遲則生變。”

意思是,既然現在連張璁都還沒到京,那就趁著皇帝身邊無人,快刀斬亂麻,早點推動廷議進行,不能拖延下去。

費宏皺眉不已:“陛下今日才提出,說明有備而來,其中是否有問題……”

劉春道:“還是聽敬之的吧。眼下要跟禮部和吏部那邊打好招呼。”

“那子充你去。”

蔣冕立即做出安排,“無論禮部和吏部拿出什麽結論,都要充分表明我內閣的觀點,此事既要快,又要準。只要朝堂上下眾口一詞,料想陛下也無機會更變既有主張。”

……

……

內閣各有分工。

劉春去了翰林院,而費宏則去尚書官邸見喬宇。

蔣冕作為內閣首輔,則盡量避免在此事上出面。

劉春這邊剛到翰林院,要去跟兩位翰林學士石珤和豐熙談及大禮議之事,卻被告知,二人正在會見宮中來客,這讓劉春頗感意外。

皇帝難道準備收買翰林院的人為其背書?

可收買兩位翰林學士,是不是沒啥用場?

要收買,直接收買內閣大學士或是禮部尚書,石珤和豐熙現在於朝中地位尷尬,他們能有多大的影響力?

劉春到底不是蔣冕或是毛紀,生性謹慎,學士房裏邊既然有宮中來的天使,他不會貿然進去求見。

等人走後……人家還是從後門離開的,他才進到學士房,弄清楚來人是剛卸任司禮監秉筆不久,卻又執掌禦用監和提督東廠的黃錦。

“劉閣老,是這樣的,黃公公前來傳達陛下的旨意,說是五日後,先前一直努力修造的鐵路就要通火車了,讓翰林院中人一同去城西,以秋狩的名義,觀禮通車慶典。”

石珤怕劉春多想,先解釋了一句。

劉春問道:“未提議大禮之事?”

石珤認真想了想,再以目光從豐熙那兒求證後,才搖頭:“沒有。”

劉春驚愕不已。

皇帝這一手做得很巧妙,絲毫不露痕跡啊。

誰都覺得,皇帝派親信黃錦到翰林院來找兩位翰林學士,一定是來尋求支持的,卻未料皇帝使者到來後大禮議的事提都不提一嘴。難道說皇帝老早就清楚,翰林院的人一定站在“繼統繼嗣”一方?

“劉閣老前來是為何事?”豐熙問詢。

劉春將來意說明:“是為議大禮,朝中上下應當共同進退,不能各自為戰,禮部和吏部這兩日便會將聯名上奏的奏疏呈上……”

……

……

有關皇帝要在五天後觀禮火車通車之事,朝中文武在一天內全都知曉了。

這跟大禮議幾乎是同時進行。

第二天早朝,喬宇出現在臣班中。

他來上朝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協同禮部尚書汪俊,一同阻止皇帝對大禮的更變,阻擋皇帝改弦更張的野心。

“……諸位卿家,你們昨天沒聽清楚朕的話嗎?朕給你們機會反對,但不是現在,讓你們回去議論,現在你們連論都沒論一下,就以固有觀點,想要駁斥朕……你們可有給朕留顏面?

“不說別的,就說朕昨日給你們的東西,你們中有幾人回去仔細看過?

“這麽說吧,朕再給你們四天時間,四天後,朕準備出城觀禮火車通車儀式,諸位卿家可以與朕一同前往,到時朕會設一個大帳,不管是誰,都可以在裏邊暢所欲言。

“既不在朝堂,便不用在意朝堂上的體統規矩,誰想說什麽就說什麽,就算有人要辱罵朕,對朕和列祖列宗不敬,朕也絕不追究!

“但朕醜話也要說在前面,裏面怎麽議論都行,但出來後,誰也不得再提,更不能秋後算賬,到時誰以當時的觀點進行事後清算,誰就是大逆不道,連朕都不行……朕若違反也要受罰,大不了朕不當這皇帝了!”

朱四來了記狠招。

在場大臣一看,皇帝有點不留後路的意思。

本來還想當場出面反對,也都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