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合適人選(第2/2頁)

這些人要替文官傳個話給宮中高層,諸如帶訊息給皇帝、皇後、太後等,並不容易,太監中除了極少數有權有勢的外,誰有膽量替外臣給主子遞話?

但要是太監內部互相報個訊,哪怕是傳話給司禮監掌印太監張佐,也並非難事。

張佐看似內相,但充其量就是個奴才頭子,時值嘉靖初年這個節點上,張佐這個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一直都不顯山不露水,好像朝中沒人把他當回事。

“朱先生,您跟咱家提這個……是何意?”

張佐一臉費解。

朱浩笑道:“在下的意思是說,議禮之事不如由張公公親自出面提請,如此既能宣揚張公公美名,又能體現張公公忠心護主,諸多好處不一而足……不知張公公意下如何?”

張佐搖頭苦笑。

他自然知道,出面跟文官唱反調,對自己沒好處。

此番前來遊說朱浩出面,不過是替皇帝傳達意思罷了,另外張佐自個兒也有小心思,覺得朱浩得罪了文官,以後注定在朝中舉步維艱,或許就更加體現出他張佐的價值……從某種角度來說,張佐跟朱浩利益並不完全一致,始終存在競爭上崗的矛盾。

“朱先生,您就別拿咱家言笑了,咱家書都沒讀幾天,說出去的話,有誰會信服?還是您……狀元出身,朝中素有名望,這也是為您將來著想……”

居然演變成二人間互相推諉了。

朱浩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你張佐不想出面,就別打著皇帝的名頭來找我說項,就好像誰願意出來跟文臣作對似的。

張佐再道:“朱先生,到現在還沒確定由誰替陛下出面,迎戰群臣,等那位張少卿入宮,只怕時間上來不及了,唐先生又言明不肯出面,您……到底是何想法?關鍵時候,可要有人為人陛下撐腰啊。”

朱浩道:“張公公稍安勿躁,一切均已安排妥當,放寬心即可。”

……

……

到此時朱浩都沒對張佐說明具體計劃。

張佐很納悶兒,難道皇帝也不知曉內情?朱浩和皇帝若都清楚的話,為何不告訴他?這是把他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當外人?

皇帝一直勸朱浩出面跟文官辯論,目的只是為了讓朱浩跟文官劃清關系?

皇帝再迫不及待,也該知道朱浩當了首輔大學士,定會引來諸多麻煩,朝臣應該也會不服吧?

再說朱浩就算入閣,距離內閣首輔還有一段距離呢,難道讓朱浩繼續隱在暗處,不正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這次會面後,朱浩去城內見過遠方來客。

卻是從南京日夜兼程趕來的蘇熙貴和黃瓚。

黃瓚是以南京戶部尚書之身,受朱四詔書入京,在南戶即將進入秋收季節時,黃瓚此舉屬於“擅離職守”,但以朱浩給黃瓚所做規劃,讓其入內閣出任閣老,大概半年到一年時間退休……

以這個時間段來說,黃瓚並不在意自己南京戶部尚書到底還能不能當。

就算因此卸任,他也知足了。

南京戶部尚書曾經是他的最高理想,但現在他的人生目標變成了入閣,作為大明文臣中少有的官迷,為了當上閣老,黃瓚就算背負世人的攻訐,他也在所不惜。

“朱當家。”

蘇熙貴在自己的秘密宅院門前迎客,隨後朱浩就見到一路風塵仆仆、眼圈都有些發紅的黃瓚。

黃瓚看起來很疲累的樣子,以其年歲,不到一個月時間從南京趕到京城,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最關鍵是其安排得當,到現在南京那邊都還不知道黃瓚進京了。

朱浩繼去年南京與黃瓚會面後,再一次坐下來商談。

這次所提自然是大禮議的問題。

朱浩道:“黃公,話我先說明白,若您替陛下出面,陛下可以直接委任您為翰林學士,主持禮法之辯,順理成章你將在半年內入閣。但如此也會開罪朝中諸多文臣,所以您一定要想清楚。”

朱浩力主黃瓚入閣,可不是白幫的。

你黃瓚想當閣老,心情我能理解,可問題是你並非翰林體系出身,總要先進翰林院鍍個金再說吧?

要進翰林院,就必須要有令人信服的功績,如果是幫皇帝議禮方面出了大力,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韙,皇帝不提拔你當翰林學士,又能提拔誰呢?

你是南京戶部尚書,本來就是頂級文臣,讓你當翰林學士並不算破格提拔。

這就要看你是否能準確掌握皇帝心意,並且敢跟正統文臣作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