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伸手便是錢(第2/2頁)

“嗯。”

朱浩點頭,“找個時間,我會把一切跟劉閣老說清楚,以後或真需要借助他在朝中的影響力。”

孫交道:“先前我給過你名單,告訴你哪些是老夫信任的人,他們在朝中事務上,應該可以幫到你,但你別指望在議禮這種事上,他們能站在你這邊。

“當然,能幫到你忙固然好,實在不行也可以壯壯聲勢,我這邊把善後事處理好,你有時間多來我府上,我順帶把在京的官員約來,當面說說,好過於老夫跟他們打招呼。你要見嗎?”

朱浩點點頭:“難得孫老在朝中還有老部下,在下當然願意用他們,並與他們攜手匡扶大明江山社稷。”

孫交聽了深感欣慰:“好好好,你肯用,老夫可以當這個引介人,甚至願意為他們作保,不求他們能建功立業,只求他們能守得一方安穩,也算不辜負老夫一片期望!”

……

……

孫交認真地做交接的事情,朱浩知道,這次孫交離朝之心非常急切。

說是年底前,但估計要不了年底,孫交就會耐不住性子離開,離朝後會馬不停蹄回湖廣過他的閑雲野鶴日子,從此不再過問朝事……這是官場老油子明哲保身的常態,當年劉健、謝遷辭官便是如此。

朱浩把孫交送上轎子,這還是朱浩自己的轎子,當下只能用來尊老了。

目送孫交離開,朱浩這邊十多名隨從人員馬上靠近,貼身保護。朱浩既不回翰林院,也不去朝廷任何衙門,就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好像在想心事。

“先生,張公公等您許久了。”朱浩走了一段路,一名充作隨從的便衣錦衣衛過來小聲通稟。

朱浩點頭。

信步往前,到了就近的茶樓,不多時張佐便到來。

朱浩看起來閑散,可一旦他在京城,會比朝中任何一名大臣都要忙碌,因為朱四這邊的大多數事情,都是朱浩在主持,連張佐這樣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幾乎都圍著他轉。

張佐坐下來,劈頭蓋臉道:“兩件事,一件有關壽寧侯和建昌侯……第二件,陛下要修興王府宗祠,本生皇考獻皇帝的陵寢也要加修,朝廷不同意調撥錢糧,陛下想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十萬兩開銷,以體現出規格……”

朱四說到底,還是個有名無實的皇帝,看起來皇位穩固,但跟大明幾乎所有皇帝一樣,在經濟和政治上均被文臣裹挾。

文臣在大禮議問題上處處被動,可要限制皇帝你花錢修家廟,那還不容易?隨便說句沒錢,朝廷就調撥不出錢糧,一件事能拖個一年半載,讓你有心卻無力,嘗嘗我們文臣在朝堂上受盡被動的感覺。

張佐道:“朱先生,十萬兩……是否有些多了?”

朱浩點頭:“這要看從什麽角度出發,如果想讓朝廷來撥這十萬兩銀子,莫說今年,就算是到明年這時候,只怕也不會有足額銀子調撥出來,修繕皇陵的進度會被大大拖慢。現在朝廷要修鐵路,動輒花費上百萬兩銀子,從中調撥出來一些,其實不難。”

張佐一臉嘆息之色:“那可真是為難朱先生了。”

張佐很清楚現在皇帝的家不好當。

他跟朱浩都很清楚,朱四的面子是建立在“經濟獨立”基礎上的,因為皇帝有自己的私人小金庫,做事上擺脫了朝廷的限制,才讓皇帝可以不用在意大臣怎麽想,朝堂上想怎麽爭怎麽爭,但皇帝要花費的錢財不是一般人家能比,動輒幾十萬兩上百萬兩,是誰都沒法為皇帝打理好這小金庫。

這還只是大頭開銷,私下裏,皇帝手下那麽多人嗷嗷待哺,很多人靠當寄生蟲生存。

朱浩道:“我回頭想請示陛下,增派人手到湖廣、江西、雲貴等地,繼續開礦,不開銀礦,只開鐵礦和有用的金屬礦石,以增加內府收入。”

張佐為難道:“會不會……收入沒增加,先耗費太多?開礦要見利,時候可不短啊。”

朱浩嘆息:“我也有這層顧慮,開礦畢竟不能一蹴而就,南方很多礦藏地點,我既不清楚,也沒法親自勘探,不過好在先前已培養出一批開礦好手,可以幫上忙。實在不行的話,就先把修鐵路的事,暫緩推進,把修皇陵的事往前提一提……”

“那會不會……”

張佐一聽,你這是放棄個人理想,全為皇帝謀一時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