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逼退(第2/2頁)

蘇熙貴嘆息道:“黃公之意,若是內閣中幾名閣臣都退下來,那以後難保朝堂不會出現什麽亂子,黃公自己怕也難擔當入閣之重擔。”

朱浩道:“看來黃公想在蔣閣老為首輔時入閣,而不是等蔣閣老退下去後再入閣,是這意思吧?”

“啊?”

蘇熙貴一怔,但仔細一想事實如此沒法否認,便點點頭,“大概是這樣吧。”

“但現在形勢不允許啊,黃公入閣這件事,並沒有得到蔣閣老等人認同,先前有關入閣人選廷推問題上便陷入僵局,對此你們該知曉,那如何保證黃學士能在最短時間入閣?難道等蔣閣老和毛閣老二人退下去後,他再入閣,就晚了嗎?”

朱浩語氣變得冰冷。

黃瓚沒法及早完成入閣之事,說白了就是黃瓚這個老滑頭在大禮議的立場上不夠堅定。

你要是支持皇帝,那就支持到底,而不是既想在大禮議上站在皇帝立場上發聲,還琢磨著在其它問題上試著去討好文臣,結果就是兩邊都不落好,甚至連蔣冕、毛紀等人都看不起他。

你黃瓚本來就是前朝遺留下來的“佞臣”,只是因為你能力突出,加上之前有楊廷和為你背書,你才有今時今日的地位,你怎麽會覺得自己是傳統文臣的一員?誰給你的勇氣?

蘇熙貴一看朱浩語氣裏好像有火氣,急忙辯解:“小當家見諒,鄙人的問題可能說得有些直了,鄙人是想替黃公問一句,是說只有蔣閣老和毛閣老退下來黃公才能入閣是嗎?”

朱浩道:“你現在問我這個,有些早了,議禮未開,文臣以如何方式去支持或反對,都還是無法確定的事情,計劃再好也會有百密一疏的時候,你讓我怎麽回答你?”

話是這麽說,但蘇熙貴好像是放下心來。

雖然朱浩不明確說要把費宏和劉春留下,但既然朱浩先前只提了蔣冕和毛紀會退,那皇帝這邊的設想,自然就是把相對中立的費宏和劉春給死死地按在現在的位置上,完成平穩過渡。

那時黃瓚入閣,會是以第三輔臣的身份進去。

朱浩道:“如今這朝中官職,差不多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內閣如今已有四名閣臣,多一人少一人倒也無妨,他們會對新入閣人選百般刁難,而陛下能夠發聲的機會很少……既如此,不如幹脆等內閣人員缺失時,再提議誰入閣,那時也就水到渠成了。”

“明白,明白。”

蘇熙貴感覺到巨大的壓力撲面而來。

朱浩提醒:“蘇東主,你不要總以做生意的心態來過問朝事,若只是小恩小惠,你這麽做無妨,但現在涉及到的可是大明中樞頂級文臣的去留問題,很多時候取舍方面並非是生意場上的事能參照。”

“是,是。”

蘇熙貴掏出手巾開始抹汗。

朱浩道:“好了,我讓人送你出去,之後我還要去見孫部堂,孫部堂此番對於離朝之事頗為堅定,若是黃公無意入閣,給他預備個戶部或是兵部尚書的職位,他隨時可以選擇接任。”

“不……不必了。”

蘇熙貴說話的聲音開始顫抖。

大概意思是,既然有入閣的機會,誰會去爭取當什麽尚書?黃瓚當過南戶部尚書,已過了當尚書的癮,現在就想入閣當一回閣老,我一介商賈可沒資格給官迷姐夫決定前途。

……

……

下午,朱浩跟孫嵐一起乘坐馬車去孫交府上。

差不多到了跟孫交告別的時候。

來日朝會上將有大禮議的激烈爭論,就算蔣冕等人不以致仕相威脅,孫交也會跳出來這麽做,並不代表孫交想在議禮之事上充作出頭鳥,他只負責當個由頭,還有他是真的不想幹了。

“相公,是說家父要走了嗎?”

孫嵐從朱浩先前的描述中,聽出一些不同的意味。

朱浩點頭:“令尊年歲已大,一直跟我說力不從心,想回安陸過點平靜生活,或許就是最近便要乞老歸田,到時陛下會賞賜不少田地和財帛,讓他安享晚年。”

孫嵐神色哀傷。

來京城的時候,她跟父親一樣是被蔣太後綁架來的,現在走的時候,父親則帶著一家老小重回安陸,而她則要繼續留在京城。

本來父女是一家人,現在說的卻是兩家話了。

朱浩安慰道:“別多心,為人臣子,來來回回總那樣,聚散終有時,這朝堂也是到了該有變局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