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當翰林有當翰林的好處(第2/2頁)

等於說,朱浩才是吏部的頂頭上司。

吏部想把朱浩調走?

那要看朱浩自己願不願意。

楊慎嘆道:“敬道,你不是跟黃閣老也相識?其實你現在於朝中有這麽多臂助,何不考慮就留在翰林院內,多做幾年學問?”

朱浩道:“用修兄,你覺得我如今這為官的狀態,真的好嗎?”

“這……”

楊慎不知該如何評價。

朱浩現在做官都不能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來形容,根本是每天都在曬網,年紀輕輕卻已有一種老態龍鐘的感覺,從某種程度而言,朱浩根本是失去了上進心。

可畢竟朱浩是狀元!

楊慎道:“我剛考中進士時,朝廷昏暗,與你作為大致相同,其實你完全可以熬一段時間,沒必要自暴自棄。

“以你的年歲,就算在翰林院裏考滿九年,也還是個年輕人,外調地方後,以那時你的資歷,無論做什麽官都得心應手,也更有威信。”

朱浩笑道:“多謝用修兄提點,其實我自己也覺得現在挺好的,每天不用按時應卯,隨心所欲,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現在就看朝廷幾時調我出京了。”

余承勛在旁笑著打圓場:“用修啊,你別總勸敬道,他現在自得其樂,我們幹嘛幹涉他的生活呢?就說唐寅做翰林學士這件事,你覺得會對翰林院形成如何影響?”

楊慎搖搖頭,不想回答余承勛這個問題,尤其是在朱浩面前。

朱浩道:“其實我問過唐先生,他說提前都不知曉有關升遷他做翰林學士之事,或許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他也說了,以後基本不會出現在翰林院中,有關議禮之事,他也少過問。”

楊慎點頭:“那就好。”

好什麽?

怎麽個好法?

楊慎只是一句敷衍的話。

只要唐寅不來翰林院搗亂,那唐寅這個翰林學士在楊慎看來就很稱職。

楊慎又道:“敬道,你有時間再去拜訪唐寅一番,幫我帶張條子給他。”

朱浩和余承勛同時打量楊慎。

好像都在說,你楊用修有能耐了啊,現在都開始跟你爹一樣,給大臣寫條子了?讓別人按照你的條子來辦事?

可現在你找的是官職高於你的唐寅,且他還是你的政敵,能聽你的?

楊慎道:“黃學士入閣後,舉薦了一些地方議禮活躍之人來京,他們都是進士出身,卻不諳常理,破壞朝廷規法,我想讓唐寅好好質問一下,他們到底還是不是大明之臣。”

朱浩沒有伸手去接那張條子。

“怎麽?”

楊慎打量過來。

朱浩無奈道:“你這話太沖了,我實在沒法給你帶。”

你楊慎可真不要臉,這是給你帶話嗎?簡直是讓我替你去教訓唐寅!你腦子裏是怎麽想的?

余承勛笑道:“用修,我們說話是不是稍微婉轉一點?”

楊慎沒好氣地道:“其實我的意思,是想讓唐寅把這些人盡量往他身邊收攬,等這些人到京城後,規範他們的行為,不至於鬧出事端。”

朱浩道:“黃閣老舉薦的人,唐先生能收攬過去?怕是不易吧!再說他們……不是一條心嗎?”

“那不一樣。”

楊慎搖頭道,“陛下身邊也分派系,像唐寅這樣的,乃興王府舊僚,而黃閣老和張秉用等人,皆因大禮議而往新皇身邊靠攏,這樣就形成了新老勢力,既然那些議禮之人都貪圖功名利祿,由唐寅這樣的翰林學士去招攬,他們之間或許就會產生嫌隙。”

朱浩點點頭:“哦,你是讓我去離間他們?”

楊慎有些無語。

余承勛笑道:“敬道,你這話也太過直白了。”

直白?

就許你們在這裏搞陰謀詭計,不讓我這個給你們辦事的人直白一點?

不過楊慎倒是把局勢看了個透徹,新皇身邊也分成新老兩派勢力,而且明顯新勢力比老勢力更有號召力……當然,這是建立在只算文臣,張佐、黃錦等內官屬於“中立派系”的情況下做出的勢力劃分。

興王府出身的文官,早就勢微,唐寅算是最後的“獨苗”。

皇帝給唐寅一個翰林學士的職位,更像是安撫興王府舊臣。

朱浩道:“那豈不是說,唐先生勢單力孤?”

楊慎搖搖頭:“看似如此,但家父當初離朝時便說過,唐寅背後,既有張邦奇等人在明處,也有幕僚隱身暗處出謀劃策,只是到底是誰,現在仍舊不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