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雙劍合璧?(第2/2頁)

“謝陛下。”

蔣冕當即對皇帝表達了感謝。

在場的大臣雖然沒說話,但心中都波濤滾滾。

次輔毛紀先前已經退了,現在首輔蔣冕也退了,這意味著正德時期留下的內閣班子,到現在已經全數離開,一個時代結束了。

朱四道:“至於還有他人請辭的,朕一概不允,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諸位卿家還是專心做事,馬上要到年關,請爾等專心公務,不能有絲毫懈怠。有事,等來年開春後再說。”

意思是這次只有蔣冕一人致仕,而除了蔣冕外,包括喬宇、費宏、劉春等人在內,他們的請辭奏疏不會被準許。

有的可能本來就不會被準允,他們上奏請辭,不過是給皇帝和自己台階下,對皇帝的態度進行試探。

大明朝堂的規則向來如此,有事沒事上奏請個辭,皇帝看誰不順眼,也不至於說非要鬧到君臣撕破臉的地步,直接把人趕回鄉,那面子上太過難看。

就算矛盾激化諸如皇帝跟楊廷和那般地步,到現在君臣間也算“善始善終”,朝中人也不認為皇帝以後還會再追究楊廷和的責任。

朱四道:“事已至此,朝中很多事,也該有所定奪,尤其是用人方面,各衙署也該將缺少的職位補全。朕之前提過,要在翰林院內再加一名議禮翰林學士,不知翰林院內,有何人選供選擇?”

此時黃瓚走列道:“陛下,臣推薦翰林侍讀張璁。”

“啊?”

在場的大臣聽到這個推薦,都不樂意了。

張璁當翰林學士?

那老小子何德何能?

一個剛考中進士的家夥,還不是一甲中人,讓他當翰林侍讀已是破格提拔,現在破格起來還沒完沒了了?

朱四不等在場有人跳出來反對,反而看向蔣冕問道:“蔣閣老,你認為,此人合適嗎?”

現在嚴格意義上來說,蔣冕已不再是內閣首輔,是個已退休的老人,可皇帝還是讓他給出意見,其實也好像是在跟在場的大臣說,這是我們昨天內部廷議的結果,你們就少出來摻和了。

蔣冕道:“臣附議。”

果然。

這下在場很多人心裏都一陣懊惱,蔣冕怎麽會在如此關鍵的職位上,做出妥協呢?

你退都退了,居然還同意張秉用當翰林學士?

朱四聽了蔣冕的表態後,非常滿意,點頭道:“若是真要在翰林院中再增加一名翰林學士,那翰林學士的數量便有些多了,朕的意見,要在幾位翰林學士中選一人入閣。”

好麽。

你這是既要把張璁安插到翰林院當翰林學士,又想讓唐寅入閣?別以為我們不知道你的鬼心思。

但在場有一定政治頭腦的人,卻不這麽認為。

他們會想,既然蔣冕能在自己致仕和張璁做翰林學士這兩件事上做妥協,那皇帝不可能所有都是“取”,總要“予”吧?

難道蔣冕就這麽沒骨氣,幹吃虧?

朱四再道:“以唐先生舉人出身的身份,還有他在朝的資歷,不足以入閣,但至於剩下兩位翰林學士誰入閣,之後幾日朝中再議吧。”

這下算是打消了在場很多人的疑慮。

原來交換點在這裏。

皇帝增加一名議禮翰林學士,用以交換石珤或豐熙一人入閣,這場交易看起來不公平,但已是文官能得到的最好結果。

畢竟內閣中絕對不能再增加議禮派的人,有一個黃瓚就夠了,至於費宏和劉春,他們也不是議禮派的,說是中立派,但在大禮議等問題上還是傾向於正統派,他們也未曾在議禮等問題上發表過太過激進的意見。

朱四道:“而今禮部右侍郎的職位還空著吧?”

馬上又談到了重點。

先前幾次,在廷議中都沒有結論的事,好像今天要趁著蔣冕致仕,一次性給搞定。

很多人都在往張璁身後看,因為那邊有個剛入朝的桂萼,而桂萼在南京很活躍,這次他急著趕到京城,分明是來搶勝利果實,難道皇帝是想讓議禮派的桂萼來當這個禮部右侍郎?

若真是如此的話,那張璁一個翰林學士,桂萼一個禮部右侍郎,就形成雙劍合璧的態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