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就是任性,能把朕怎麽著?(第2/2頁)

黃瓚神色波瀾不驚,沒有發表評論。

朱四一臉遺憾之色:“朕也沒想到,唐先生他看起來沒什麽,病情居然會發展到這地步,當初敬道跟朕說,他今年有道坎過不去,朕還不太相信……現在才知道,敬道全都算準了,命數如此不由人啊!”

現在朱四也沒什麽顧忌了。

明知道在場四人中,還有不知道他跟朱浩關系的,但他還是會這麽說,就是為了彰顯朱浩跟他的親密關系。

石珤心中滿是疑惑。

難道說朱浩升官,並不是因為唐寅的舉薦?

本身皇帝跟朱浩之間……就是親密無間的戰友?

因為朱浩在很多事上立場飄忽不定,以至於石珤這樣的老臣都沒看明白,朱浩到底是什麽人。

有過猜測,但並不能確定。

不是親眼所見,誰敢相信,一個十幾歲的狀元郎,居然是這幾年朝中呼風喚雨的大人物,還一直隱藏在幕後?

連楊廷和跟蔣冕這些人精都沒發現!

黃瓚道:“陛下,臣舉薦禮部右侍郎朱浩,為議禮翰林學士。”

石珤正納悶兒呢,這邊黃瓚又說出讓他倍感驚訝的話。

果然……

朱浩現在真是要一飛沖天了。

你黃公獻先前對唐寅入閣之事不表態,感情在這裏等著呢?

朱四道:“算了吧,敬道他不喜歡這差事,朕已準備,讓他為工部侍郎,主持修造火車、鐵路、輪船和管理兵工廠等事宜,至於誰來當翰林學士……朕會酌情考量,也會聽取諸位卿家的意見。”

這話又讓石珤大吃一驚。

真是不來參加小會不知道,竟然全是讓他接受不了的訊息,眼前的小皇帝簡直是胡來。

朱浩當不當翰林學士,居然全靠其自身的興趣?還說什麽他不喜歡?這是皇帝跟人商議朝中人事任免的大事呢,還是說根本就是小孩子玩過家家?

“朕準備在年後,派玉田伯回一趟安陸,朕不能回故鄉探望,心中不忍,這幾年父皇陵前香火也不知是否維持著,諸位卿家……朕實在很掛念安陸之事。”

朱四突然提到家鄉,提到他的親生父親朱祐杬,這讓在場幾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還有,年後朕準備對議禮之事,再做一番變更。”朱四道。

石珤急忙道:“陛下,如此境地,還如何變更?”

追封你爹當皇考,這都已經到頭了吧?你還要亂來?

朱四道:“朕的皇考,只能有一位,就是先皇,而另外一位……乃朕的皇伯父,怎可能為皇考呢?你們不會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吧?一個孩子,能有兩個爹?”

這問題真把石珤給問住了。

先前左順門爭論的焦點,就是皇帝認誰當爹的問題。

大概是皇帝現在覺得事情已經平息,必須把孝宗這個爹的名頭給撤了,只留朱祐杬一個爹就行。

朱四冷冷道:“看來你們還是有不同意見啊,不過無妨,年後這件事會重新議定,至於敬道那邊……繼續為禮部右侍郎,不過朕準備讓他兼任工部左侍郎。你們沒什麽意見吧?”

這次不但石珤,連費宏都有看法了。

身兼兩部侍郎?

這是什麽玩法?朱浩到底是負責議禮,還是工部事宜?再或是負責翰林院,或是詹事府的事?

身兼那麽多職位,全都是副職,有什麽實際意義嗎?

費宏道:“陛下,為人臣者,當恪盡職守,若連職位都沒弄清楚,只怕難以報效朝廷。”

費宏這麽說都算是客氣的了。

只讓你在朱浩的官職上做一下選擇,無論是當禮部侍郎,或者是工部侍郎,你確定一下,我就不反對甚至還支持。

但你非要搞既要、又要這一套,那我只能跟你爭一下了。

朱四道:“不然怎麽辦?他兩邊的差事都要負責,這樣吧,先讓他兼著兩邊,等議禮之事告一段落後,他禮部右侍郎的職位就先放下,回頭再說別的。”

聽起來合理了一些。

讓朱浩臨時掛禮部右侍郎,議禮的下一步應該是明確一個爹的問題,等這件事確定,那朱浩就只幹一樣。

可要是等議禮再進一步,比如說要給朱祐杬追定廟號,那時是不是又要把朱浩給搬出來呢?

石珤道:“陛下,就算為工部侍郎,可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差事……”

朱四冷冷道:“誰說只能禮部侍郎身兼這些職位,工部侍郎就不行嗎?你們不也都身兼各部尚書之職?朕不想聽那些理由,只要他能盡心盡力為朝廷做事,給他什麽官職都可以。再啰嗦,朕直接讓他當工部尚書!你們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