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再來兩個月(第2/3頁)

“不行!”

朱四態度異常堅決,“答應過朕的,他一個月就會回來,怎麽可能讓他再去兩個月?朕不食言,他也不能言而無信啊!”

張佐嘆息道:“陛下,其實朱先生是想要平定大明海疆……據說現在東南海患非常嚴重,而大明水軍,已分三批往江浙沿海去了,這是一次徹底平定海疆的戰事,據說此戰過後,盜寇將會在沿海一線再無見縫插針的機會!”

“那也不能讓他親自前去,馬上傳令,讓他回來!”

朱四這次也不跟誰商量便乾綱獨斷,在他看來,朱浩就是他皇位穩定的保障,從當初登基,到現在把那群文臣給壓服,好像都是朱浩在謀劃,朱四理所當然覺得,沒了朱浩他可能連皇位都要丟。

“是!”

張佐明顯還有話沒說,但此時看出皇帝臉色不好,不敢再多言。

“還有旁的事嗎?”

朱四因為朱浩提請要去江南之事心情已經不佳,好像今天因為來西山的愉悅也煙消雲散。

張佐道:“還有一些事,司禮監能自行處置。”

“那你們便去處置吧,朕要先去休息了。”

朱四露出寬慰的笑容,“這麽好的地方,回頭一定要在城裏給朕建一座行宮,這邊距離京城近,沒事朕就過來看看……嘿,這才是完全屬於朕的城池嘛。”

張佐等人都在想,這裏可沒有京城那麽堅固的堡壘做保障。

普通賊寇自然沒法威脅到這裏的安全,但若是韃靼人突然殺來,就怕守軍無險可守,到時可就要遭殃了。

……

……

京城。

張璁府上,一份機密的情報,由霍韜帶來,交給張璁看。

“朱敬道人在渤海,居然主動提出要去東南沿海剿滅盜寇?他是怎麽想的?”張璁看完密報後,內心仿徨。

自己想方設法把朱浩趕出朝堂,讓朱浩在皇帝面前失寵,但好像朱浩壓根兒就不在乎,甚至還玩一些非常規的手段,這讓張璁完全看不懂。

霍韜道:“就怕他是虛晃一槍,回頭就要回京城來。”

“嗯。”

張璁點頭。

他也不相信朱浩會放下京城的事情跑去江南,這對其有何好處?

霍韜又道:“還有從宮裏傳來消息,說是陛下已去了西山,明日早朝一定會輟朝,只是朝中閣老大臣尚不知曉。”

如今的張璁再不是吳下阿蒙,為了跟朱浩對抗,他是招攬一切可招攬的力量,而且他得到了幕後金主的支持,不但可以通過內部關系獲取情報,甚至還能通過錢財收買關鍵人物。

“可靠嗎?”張璁問道。

“是!”霍韜道。

張璁微笑著點頭:“或許可以將此消息稍微泄露出去一點。”

“這……”

霍韜很猶豫。

皇帝不想讓人知道的事,你居然透露給那些大臣知道?那些大臣知道了會做什麽,必定是上奏皇帝以江山社稷為重,不要沉迷逸樂雲雲……畢竟前面正德皇帝的前車之鑒太可怕了,那對文臣來說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回憶。

張璁卻有自己的盤算。

如果皇帝沒事就跑西山去,文臣的勸諫或許會對皇帝形成一定挾制,令皇帝產生自危情緒,因為此時朱浩不在京城,皇帝必然會倚重於他。

並且能讓主導西山事務的朱浩,成為文臣的眼中釘肉中刺。

以費宏為首的文臣不是不想對朱浩下手嗎?那我就幫你們一把,給你們一個不得不對他動手的理由,那就是他要把新皇帶成跟正德皇帝一樣的昏君,你們會眼巴巴看到大明出第二個正德皇帝?

張璁道:“記住了,不要讓人知曉此消息是我放出去的,只通知禦史言官便可,至於閣老部堂的一概別泄露,他們後知後覺最好!免得他們知曉後,反而會阻止有人出來勸諫。”

這就很講究技巧。

張璁看出來了,之前大禮議問題上,越是文官高層越是懦弱,最後左順門跪諫時,只出現了一個侍郎和幾個翰林院的學士而已,剩下的什麽閣老尚書一概都作壁上觀。

就這樣,還指望他們對付朱浩?

霍韜嘆道:“如此做,只怕有些冒險。”

“不冒險不行了!”

張璁道,“目前子實在余姚的任務進展也不順利,我已差遣人催促他及早回京,朱敬道不在京城,正是我們出手的好機會。”

“嗯。”

霍韜點頭,心裏卻對張璁的能力產生懷疑。

畢竟先前張璁對楊一清、謝遷回朝之事充滿期待,指望二人回朝後能形成對朱浩的鉗制,但現在好像非但不奏效,反而要成為自己派系的敵人。

就這樣你還想跟朱敬道對抗,會不會是螳臂當車?

“那最近,我等可要做上奏?”霍韜臨走前又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