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2/2頁)

旁人對朱浩的指點仍舊不少,但朱浩卻不在意。

對朱浩來說,跟朱四交惡並不是什麽壞事,朋友間的友情有時候就是那麽脆弱,以往朱四是興王世子,或是那個剛登基仿徨無助的少年帝王,他可以稱其為朋友,但現在,朱四已經大權在握,已不需要刻意維持一段友情。

剩下的,只是君臣間的利益。

從朱浩的角度出發,既然京城不適合他搞科研,那他就不會眷戀這盛世繁華,哪怕只是回家安心做幾天閑人,也好過於在朝堂受氣。

什麽首輔、尚書、翰林學士,對朱浩來說不過只是個頭銜罷了,他要的不是位極人臣,而是改變時代,如果朱四不能給他這種幫助,那他寧可跟朱四保持距離,甚至分道揚鑣也在所不惜。

……

……

朱四回到乾清宮後,大發雷霆,把桌上能摔的東西都摔到了地上。

朱四和朱浩間,從來沒有因為一件事鬧成這樣子。

張佐等人只能立在殿門口,既不敢上前去勸說,又怕被皇帝誤傷,他們不知該如何勸解,因為他們都知道,朱浩在大明的地位太過特殊,近乎是皇帝從少年時到現在的精神支柱。

支柱突然轟塌,想找補回來……怎麽做才對?

誰有朱浩那本事?

能算準一切,步步為營,誰能跟皇帝建立起那麽深厚的友情,幾次救皇帝於水火?還有誰能跟皇帝一起長大,既是朋友又是師生,共同面對那麽多困難?

朱四摔過東西後,心情似乎好了些,坐下來後,悶著頭像是在思索事情。

張佐這才戰戰兢兢走了進去,把一些重要的東西撿起來,卻不敢再往案桌上放,只能先捧著,或是讓人放到別的地方。

朱四道:“敬道不在翰林院,是不是翰林院中什麽事都要受楊應寧那老匹夫管轄?”

“呃……”

張佐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問題,簡直是皇帝心中對那些大臣最直觀的感受。

目中無人啊。

“是的。”

張佐思忖後,終於給出個肯定的答案。

對不對不重要,皇帝難道不是需要他肯定的回答麽?

只管迎合就對了!

朱四道:“不能助漲楊應寧的囂張氣焰,這次雖是朕跟朱浩間的矛盾,但他們有心在背後挑唆,其心可誅!把張秉用給朕召回來,讓他回翰林院繼續為翰林學士!分出楊應寧的權力!”

張佐怔了怔。

人才送走不久,就要召回來?話說現在張璁到陜西了嗎?

“快去!”朱四催促道。

張佐試探地問道:“陛下,是否等朝堂上將事商議後再做決定?萬一……”

“你是說,萬一他們不答應,朕就不能這麽做,是嗎?”

朱四仍舊很生氣,“朕要用誰,不用聽他們的意見,張璁雖然貪戀權力,但至少有點野心,不像朱浩那樣自暴自棄!朕都不知道他為什麽會變成這樣!明明可以跟朕一起享受這大好江山,為什麽偏要跟朕置氣呢?”

朱四怎麽都想不明白。

你朱浩現在已經功成名就,入閣只是朕一句話的事情,你想當尚書,朕也能幫你。

那些大臣已經不能把你怎麽著了。

但你卻執意要離開京城,追求你所謂的人生目標,這不是矯揉造作是什麽?

要權力有權力,要金錢有金錢,要女人給你女人,但凡有一點進取心,你完全可以在朝中做到一呼百應,朕虧待過你嗎?

張佐道:“若要讓張秉用回朝,怕是需要一段時間。”

“那就讓桂萼晉翰林學士!”

朱四現在徹底豁出去了。

既然朱浩非要跟他置氣,跟他唱反調,那他就把自己認為可堪一用的人提拔上來。

無論張璁和桂萼之前做過什麽,至少他們曾是議禮派的人,幫他老爹爭取封號,在維護他們父子關系這件事上立下過汗馬功勞。

更讓朱四欣賞的是,這倆貨一心往上爬,不會出現朱浩這種明明身居高位卻有奇葩追求的情況。

“是!”

張佐心想,原來還能這麽玩。

桂萼這就當上翰林學士了?

那豈不是說……又變成四個翰林學士的格局?

大明的翰林學士,可真是個幹不長久的差事,先前一下子有四個翰林學士,後來一個都沒了,如今突然增加人數,又一口氣換上四個……

鐵打的翰林院,流水的翰林學士啊!

“跟朱浩說,他愛去哪兒去哪兒,朕不會再攔著他!”

朱四賭氣一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