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收錢不辦事(第2/3頁)

皇帝光是討要賣官鬻爵的銀子,拖著卻不辦事,這讓黃瓚很頭疼。

眼下只能趁著偶爾一次朝會的機會,見見費宏這個首輔,問問事情的進展,畢竟別的時候他作為戶部尚書也不好隨便求見費宏,否則可能會讓外人說閑話。

黃瓚為了當上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時刻都注意言行舉止,現在已規行矩步,行事絲毫不亂。

“公獻你是問吏部尚書之職?最近倒是聽聞,石尚書上奏請辭,但陛下沒有準允,朝堂平靜若一潭死水……你會不會是有何誤會?”

費宏雖然不知道黃瓚捐銀子買官,但隱約知道黃瓚應該是付出過什麽代價,也有可能是有內官跟他允諾過什麽,不然黃瓚不會對自己要出任吏部尚書這件事如此篤定。

石珤從內閣調出來為吏部尚書,時間還沒過去多久,就這麽把其給擼下去,是不是有點太過對不起石珤這麽多年為朝廷兢兢業業做事了?

“唉!”

黃瓚重重地嘆了口氣,道,“老朽已是風燭殘年,只怕在朝中留不了多少時日,先前也曾上奏乞老歸田,回老家好好頤養天年,可是心中始終留有一絲遺憾。”

一旁的劉春笑著打趣:“看你這紅光滿面的樣子,精神頭很不錯嘛,為朝廷再幹它個三五年,應該沒有任何問題。最近戶部經你打理後變得井井有條,連內閣這邊都感覺輕省不少,你居功至偉啊。”

劉春一直負責跟戶部對接。

黃瓚去當戶部尚書後,劉春的差事變得輕松不少,因為黃瓚在管理錢糧方面有著絕佳的天賦,戶部工作改進非常明顯,而且朝中鹽稅等改革黃瓚也在有條不紊全力推進。

現在戶部體系官員,甚至各省布政使司主要官員,很多都跟黃瓚交情深厚,可以說,黃瓚就是大明戶部乃至朝廷財政運轉正常的保證。

換了別人來,真不行。

黃瓚皺眉,他聽出劉春的意思。

既然你在戶部幹得好好的,為什麽要著急去當吏部尚書呢?

都是尚書,雖然吏部尚書聽起來不錯,但跟你的戶部尚書官階品秩卻是一般無二,而且你還掌管著至關重要的錢袋子,你幹嘛非要執著呢?

黃瓚當然不甘心只當個戶部尚書,難道為朝廷打理錢糧不累嗎?

管人事多爽啊?

想怎麽調遣就怎麽調遣,朝中哪個衙門要安排人,或者是地方上出現什麽空額,名義上是靠考評來決定,但吏部尚書的自主裁量權很大,正好趁著自己離朝前,多把自己的門生故舊提拔起來,它不香嗎?

“在下只是想多為朝廷效力!”黃瓚道。

費宏往四下看了看,卻見賈詠和楊一清已往內閣值房去了,不由小聲提醒:“此事還是應問詢陛下之意,或是找內官,請恕在下愛莫能助!”

說完,費宏再不理會黃瓚的追問,跟劉春一起去追趕兩位同僚了。

……

……

黃瓚感覺朱浩的離開對自己產生了巨大影響。

想問問皇帝的意思,卻找不到人,最後無奈之下,黃瓚只能去求助張璁。

楊一清他是不指望了,雖然楊一清把吏部尚書的位置空出來,但也沒讓他頂上去,而且手段很多,如此也讓黃瓚看出來,楊一清並沒有真心相助。

既然如此,他還不如以議禮大臣的身份去問問張璁。

黃瓚也覺得自己有點丟人。

明明先前是靠朱浩的關系,爬得比張璁快,但現在遇到事情,居然要靠張璁幫忙說和……但誰讓張璁跟張佐來往密切,畢竟涉及到誥敕等事,他們會經常相見呢?

而且黃瓚知道自己非常不適合去見張佐,或者說,也沒機會見,只能是讓張璁順帶幫忙問問。

張璁在皇帝給他安排的臨時住所內,見到黃瓚,聽黃瓚說明來意後滿臉都是驚訝。

“黃部堂,您位高權重,現在遇到事情還要來問在下?”

張璁忍不住出言諷刺。

當初你黃瓚跟朱浩狼狽為奸時,可曾想過我的感受?

我可是一門心思等著當翰林學士,結果你們直接就把我的位置給頂了下去,最初只給我個翰林侍讀當,這仇我一直記著呢。

先前相處,我拼命巴結你。

結果你倒好,給你內閣大學士你不幹,跑回來當戶部尚書,現在知道閣臣跟尚書之間的區別了吧?

黃瓚道:“那……秉用你是否肯幫忙跟張公公說說呢?”

“行啊。”

張璁沒有拒絕,對他來說,不過是下次跟張佐見面時順帶問一句話的事,“但是啊,黃部堂,說句不好聽的,陛下既然安排石部堂留任吏部尚書,必有其道理。如果你心急要取代他,也該跟石部堂說說,讓他再上一份奏疏請辭。”

黃瓚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