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海外貢品(第2/2頁)

大臣們光聽朱四在那兒顯擺,沒人把他的話當回事,就在於他們不覺得蠻荒之地能帶回什麽有價值的東西。

……

……

朝議結束。

朱四在乾清宮單獨召見六部尚書和閣老、翰林學士,之前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狂吹一頓還不夠,還要再當著這些頂級文臣的面,再給朱浩背書。

劉春請旨:“陛下,既然如今東南海防已基本穩固,何不將朱學士早些召回京師,留翰林院敘用?”

最希望朱浩回來,或者說最為朱浩仕途著想的人正是劉春。

可惜他的話並沒有得到太多認同。

更多的人是想讓朱浩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若朱浩回來,朝廷的權力格局必將會打破。

朱四道:“敬道滯留南方,準備再出海一次,朕已同意讓他前往,你們不必再勸。至於後續,等他出海歸來,朕自會八百裏加急調他回京,至於到時候是進翰林院,還是出掌六部,再或者是放到西北任用……再說吧。”

皇帝的意思,他不但有將朱浩調回來的打算,甚至有多手準備。

這其中大概只有調去西北任用這一條,是大臣們比較願意接受的。

但最好還是留在南方。

楊一清出列問道:“陛下,臣想問問,那些貢品究竟從何而來?琉球?抑或是倭國?還是南洋?”

朱四笑道:“難道海外之地,只有這幾個地方嗎?你們沒有聽說過蓬萊仙境?”

這種說辭讓在場大臣聽了直想打人。

還蓬萊仙境呢,直接說當神仙不更好?

大白天做夢呢?

“諸位卿家,朕想讓你們知道,敬道有能力匡扶社稷,不要對他有何偏見,至於幾時調他回來,朕自會再酌情考量。也請你們不要有何與他爭鬥的想法,他這人視功名利祿如糞土,所想不過是為了維護大明江山永存,實乃人臣表率。”

朱四大概明白,朱浩的歸來會讓朝臣產生緊張感,以為錢寧、江彬那樣的權臣會卷土重來,於是拼命給這群人打預防針。

……

……

內廷會議進行了許久,可是除了談及朱浩這次出海功勛,一點有營養的事都沒說。

從乾清宮出來,幾名大臣往宮門走的時候,三三兩兩湊一塊兒,交頭接耳。

張佐跟著出來送了一段路,便讓旁人代勞,隨後他便回去跟朱四通稟。

“陛下……貢品的清單,已送過來了。”

張佐笑著把冊子呈遞給朱四。

朱四拿過來看了看,欣然道:“玲瑯滿目,不過具體都是些什麽?”

“奴婢不知。”

張佐笑著指了指清單上的一種,“卻是在這裏提到,船隊中帶來一些蠻人,不過多放到江浙一代用以沿海荒地開墾,卻有六十人送到京城來了。”

“海外之民?猴子嗎?”

朱四瞪大眼睛問道。

張佐笑道:“黃錦剛去看過,說是其中有一些穿著奇裝異服的女子,也是黃皮膚黑頭發,與大明子民無太多差異,只是不懂我大明語言,是否給陛下……送過來?”

朱四頓時提起興趣,問道:“這……會不會不太安全?萬一她們……”

張佐面色尷尬。

說是要把女人給你送來,你看一兩個見識一下異域風情就算了,聽您這話裏的意思,一下要送來一群?那如果你要單獨面對的話,危險性還是挺高的。

“陛下,要不先讓黃錦選一兩人過來,給您過過目?”張佐問道。

“嗯。”

朱四笑了笑,“不過照理說,應該跟韃子女人差不多吧?可能都沒眼看,怎能跟我大明的美女相比呢?”

嘴上這麽說,但心中的好奇心卻很大,他現在才不管送來的貢品都是什麽有價值的財貨,好像只有這種事才能讓他提起興趣。

……

……

內閣值房。

幾名閣臣回來,賈詠便好像發脾氣一般道:“朱敬道名義上是去靖海,卻派人出海下南洋,此乃欺世盜名之舉,於我大明社稷不利!”

明朝最近幾十年來已明確不再有出海計劃。

據說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海圖已被朝臣燒毀,至於是不是劉大夏幹的,沒人知曉。

文臣的態度出奇地一致,不要去做勞民傷財之事,也不要招惹海外番邦之民,不如安心治理好大明,一切跟此目的相違背都不可接受。

幾人都看向他。

費宏皺了皺眉,問道:“你要參劾朱敬道?”

賈詠梗著脖子道:“陛下不懲罰和喝止,卻大加贊揚,還讓朱敬道繼續出海,如此開不好的先例,豈有不參劾之理?”

劉春笑道:“陛下不都說了,我大明船隊楊帆海外,威加四海,還帶回這麽多貢品,實在不應過多苛求。”

賈詠打量劉春,道:“你替他說話可以理解,我卻不會!回頭我就去翰林院和六科,找人一同聯名參劾朱敬道那欺世盜名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