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第一仗(第2/2頁)

陸松說話時,言語間還帶著一些擔憂,“通過向導,大概詢問過情況,他們比比劃劃,說去年也有人殺進城去,他們的居民死了八九成,剩下的居民本來都逃走了,可後來無處可去,才重新返回城池。隨後……我們就殺過去了……”

陸松有點不忍心。

最初他還擔心大明軍隊在攻打原住民的城塞時會遭遇激烈抵抗。

可當城塞內的土著發現殖民者去而復返,而且武器比之前更先進,他們只是象征性做了一下抵抗,隨後就開城投降,而且這些人都很溫順,似乎只要能保住命,甚至只是留下他們族群的血脈,不惜當奴隸。

“太慘了。”陸松道。

朱浩道:“陸千戶,你該放下所有成見,我說過,我們來這裏的目的,是要跟他們合作,不然以我們所帶的人馬,想要開礦,還要從無到有建立城邦,這是不現實的事情。”

恰在此時,阿大被人帶到朱浩這裏。

“城主想見你……”

阿大不知道該怎麽表達,其實阿大跟這個土著城邦居民的語言也不是完全共通。

這就體現出中美洲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這裏居住的原住民分成不同部族,而不同部族間互相征伐不斷,相當於華夏的原始社會末期,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連續征戰下來卻沒有形成共同的語言和文化,又因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有著玉米、土豆和番薯,民眾稍微努力就能吃飽飯,所以根本就沒有攀科技樹的意願,導致生產力極度落後。

而作為這個世界中心的歐洲和華夏,從古至今貿易往來不斷,連帶著科技的交流也很頻繁,相互促進下,生產力早已遠遠領先了美洲這片孤立的大陸。

……

……

朱浩見到了所謂的城主,或者說是土著國王。

也不知道其名字,念起來太過啰嗦,朱浩直接讓人給其起名“京京二”,不是非要起這麽個名字,而是朱浩聽著那復雜且拗口的稱謂,頭都大了,幹脆根據其發音進行簡稱。

這個城邦的主體並不是阿茲特克人,更像是遊離於阿茲特克王朝統治外的藩屬小國。

雙方交流方式,幾乎全靠圖畫來完成,好像京京二非常“擅長”這個,以其繪畫和由阿大轉述的內容,大概得知他們曾經跟歐洲殖民者有過接觸,並且繳納過一定的賦稅和金銀等物品,換得歐洲殖民者暫時的和平。

但過了兩年,歐洲殖民者再來的時候,直接帶兵把他們的城邦給血洗了一遍。

“慘!”

阿大也跟陸松一樣,說出了這個詞匯。

準確來說。

就是歐洲殖民者沒有打算長期在這裏紮根,再加上這個城邦周圍可能沒有他們想要的金礦和銀礦,所以選擇直接屠城,以京京二的描述,歐洲殖民者大概有兩千人左右,所帶武器跟明朝軍隊很像,但明顯落後一些。

總之這個城邦國的居民,從五六萬人直接減少到如今不過四五千。

好在有一點,他們中的青壯逃了出來,更多是老弱婦孺遭受屠戮,他們在深山密林中還有一座小城,裏面住了幾百人,表示回頭可以帶大明軍隊去把那座小城給拿下來。

“恐怕裏邊的人早跑光了吧?”

朱浩對一旁正在感慨新大陸生活環境殘酷的陸松說了一句。

陸松一怔,急忙道:“卑職未能及時明白他們的意思,否則應該先把那座小城拿下來。”

“沒事,這四五千人,對我們也是很好的增補。”朱浩道,“問問他,剩下的人,如果以家庭為單位的話,大概有多少家?”

經過復雜的溝通,大概得出結果,這四五千人中有三千多是男子,女子只剩下一千多,加上少數的孩子和老人……家庭其實已很難構建,很多也是在城滅後,重新組建出的家庭。

經受過佛郎機人血洗,不用朱浩重新整頓秩序,他們自己就完成了內部秩序的重建。

如此一來,但凡朱浩能給予他們庇護,讓他們有飯吃的同時還能活命,似乎這個城邦的人不介意成為大明的子民。

“城塞卑職看過,還可以……只是石頭築成的城墻……恐怕連普通火藥都難以抵擋。”陸松其實也有點發愁。

他明白,朱浩可能是想派出人馬,直接將城池接管。

但以陸松的意思。

那座城塞根本沒有駐守的必要。

光是城墻,隨便就能給炸踏了,至於裏面的屋舍基本都是木頭制成,到時敵人來襲,城塞非但不能提供幫助,還會成為拖累三軍行動的累贅。